【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靜 環球時報記者 李曉驍】中韓貨幣互換協議今天到期。據韓聯社9日報道,韓國央行和企劃財政部當天對外表示,“暫時不宜公開”中韓貨幣互換協議續簽談判相關情況。韓國官方營造的“神秘感”讓輿論對中韓“10日閃電達成協議”抱有一絲希望,但更多的聲音認為,在“薩德”問題影響中韓關系的當下,中韓換幣協議的談判并不順利,“韓國的經濟外交已站到了刀刃之上”。
據韓國《每日經濟》9日報道,韓中兩國于2009年4月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后,曾兩次續簽協議,規模達3600億元人民幣。換幣協議,是在像金融危機等急需外匯的時刻,協定雙方中央銀行之間互相借貸貨幣的協定,相當于緊急情況下用來滅火的一種保護裝置。多數專家認為,雖然韓國央行此前為了延長換幣協議而多次與中方接觸,但受韓國部署“薩德”影響,談判并不順利。如果該協議不能順利延期,將對韓國外匯的安全性產生負面影響。
韓聯社稱,韓國央行行長李柱烈9日在央行總部向記者表示,顧及多種情況,目前有必要就有關事宜保持沉默。就“協議到期后,韓中將延續現有談判,還是開啟新協議簽署事宜”的提問,李柱烈重申,從多方面考慮,還是在一定時間內不透露相關情況為好。報道稱,據觀察,在貨幣互換協議10日到期后,韓中雙方可能會繼續進行談判討論續簽問題。另有分析認為,從央行和企劃財政部方面謹慎少言、保持“低調”的態度來看,韓中仍有續簽協議的可能性。韓政府有關人士表示,協議到期日并非談判的最后期限。
讓韓國感到憂慮的是,在中國之前,美國、日本同韓國的貨幣互換協議都已中止。“韓國的經濟外交已站到了刀刃之上”,韓國《東亞日報》9日稱,美中兩國依靠自己的實力,正在向小規模經濟體韓國直接、間接地施加壓力。在美國針對韓國產品提高貿易壁壘的情況下,中國也成為韓國經濟的巨大變數。由于擔心韓中貨幣互換協議到期不能延長,韓國金融市場的緊張情緒正在加劇。多數意見認為,這都是韓國部署“薩德”引發的后續效果。
文章稱,如果中韓貨幣互換協議落空,不排除對韓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的可能性。中韓換幣規模比重很大,占到韓國與外國簽訂的換幣協定總額的45.8%。韓美、韓日之間的換幣協定已先后于2010年和2015年到期,中韓換幣是唯一的基軸貨幣互換,因此意義更大。雖然目前韓國外匯儲備號稱創下3848.4億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但不能讓人放心。此前美聯儲宣布縮減資產負債表,加上朝核危機加劇,韓國國內金融市場很容易發生大規模資本外逃事態。換幣協議是事先防止外匯市場不穩定的保護裝置,也是韓國能夠掌控“經濟風險”的強烈信號。在國內景氣放緩、朝核風險依舊的情況下,如果韓國與美國、中國的經濟矛盾加大,韓國經濟年底前預計將面臨巨大負擔。韓國延世大學教授成太潤表示,“如果中國拒絕延長換幣協議,相當于把一段時間以來民間存在的‘薩德’反制措施正式化。韓國必須防范不能延長的可能性,準備多種應對方案”。
“韓國華麗的宏觀經濟指標,難掩重演亞洲經濟危機時的陰霾”,《韓國經濟》9日稱,在亞洲經濟危機20年后的今天,韓國經濟可以用“脫胎換骨”形容,但現在,韓國經濟面臨的外部風險正越來越大。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貨幣互換協議,是簽約國讓各自的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保持穩定狀態提供的一種互助,當一方的貨幣出現不穩定時,另一方起到支持作用。另外,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也是對對方金融和貨幣穩定的一種信任,協議的象征意義更大。這一協議誰更需要用,對誰的好處就更大。目前,中國已經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但真正啟用的并不多,從中韓兩國目前的經濟形勢看,也都沒有啟用協議的需要。
白明表示,一旦中韓貨幣互換協議不再延續,并不會立即造成現實損失,但后續很難說。對于中國對外經貿和金融往來,韓國固然非常重要,但也只是重要因素之一,是一個分子。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中國的外匯儲備超過3.01萬億美元,并連續8個月增長,人民幣也已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貨幣籃子(SDR),中國不忽視任何一個分子,但韓國也要看到中國的分母越來越大。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