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赴菲律賓特派記者 白云怡】編者按:他口無遮攔,草莽氣息頗重;他富有同情心,像一位溫和體貼的祖父;他打擊罪犯毫不留情,給一方帶來安定;他讓無數人喋血街頭,引來人權團體頻頻抨擊……在西方媒體筆下,72歲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是個謎一樣的人物,有些怪,有些狂,有的說他有多面人格,有的批評他“威脅民主”。這無礙杜特爾特收獲超高人氣。國際上,《時代》周刊評選2017年“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全球讀者票選杜特爾特為“狀元”。國內,雖然爭議也不少,杜特爾特卻一直保持很高的支持率。更不用說在他的家鄉達沃,那里幾乎所有人都是他的“鐵粉”。達沃是杜特爾特崛起之地,他在當地的政績使他贏得大選,當總統后他繼續“治亂世用重典”的執政風格。這座城市成就了杜特爾特,也因他而聞名,吸引《環球時報》記者前去一探究竟。
柔情——與一家“蒼蠅館”老板娘的30年友情
5月的一天,走出達沃機場,《環球時報》記者一眼注意到這里蔚藍的天空和潔白的云朵。深吸一口氣,草木的清香和海水的濕氣撲面而來,而金色的陽光刺得人睜不開眼睛。一瞬間,記者似乎有點明白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為什么愛“賴”在達沃,而不愿待在首都馬尼拉偌大的總統府。
和馬尼拉不同,達沃很少有高樓大廈,也看不到車水馬龍和人流涌動的大型購物中心。這里多是低矮小房,不過一二層高。房屋的間隙中,時常可以看見郁郁蔥蔥的芭蕉、椰子樹。
在達沃尋找杜特爾特的“痕跡”并不難,因為這里幾乎每個人都是他的“鐵粉”,只是大家仍傾向于稱他“市長”,而非高高在上的“總統”。據說,去年大選時,馬尼拉充斥著各候選人花花綠綠的海報,達沃卻是杜特爾特一人的天下。
《環球時報》記者達沃行的重要一站是尋找杜特爾特曾經最喜歡去的一家餐館。很多當地人告訴記者,“市長”最好的一點就是沒有架子,特別平易近人,比如他不喜歡到豪華餐廳吃飯,而是偏愛路邊的“蒼蠅館”。然而,盡管有了心理準備,當記者按照當地人提供的地址找到這家“市長最愛”餐館時,還是大吃一驚。
破破爛爛的店面,吱吱呀呀的窗戶,歪歪斜斜快關不住的門,一共不超過十幾平方米,在達沃這樣的熱帶城市卻連空調都沒裝……環顧四周,記者又倒吸一口涼氣:坑洼不平的道路,隨處堆放的垃圾,破舊不堪的棚戶,凌亂晾曬的衣物,簡直就是一個貧民區!可餐館門臉上方幾張杜特爾特的大海報分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就是此地!
走進餐館,老板娘波爾菲利亞迎了上來。盡管這時餐廳已經打烊,但一聽記者是來做有關“市長”的報道的,她立刻表示愿意聊聊。波爾菲利亞告訴記者,早在上世紀80年代杜特爾特當達沃市檢察官時,她就認識了他。“那時候,他常來這里吃飯,可能是覺得我做的飯很好吃,還喜歡帶一些律師來。盡管我們很窮,市長還是成了我們的朋友,后來還成了我兒子的教父。”
波爾菲利亞指引《環球時報》記者看一面墻,上面掛滿杜特爾特和她及她的家人的合影:從30多年前都還年輕,到如今兒孫滿堂,這面墻記載了兩個地位懸殊的家庭幾十年的友誼歷程。“總統對人真的很好。他當市長時,每周二會在辦公室里接待普通市民。他的辦公室總是擠滿了人,窮人、殘疾人,向他訴說困難,門外也總是排著長隊。缺錢的,他安排給錢;缺吃的,他給吃的;遇到犯罪,他給解決。每次他幾乎都要從下午兩點一直和民眾待到半夜三點。”
鐵腕——一個人“開出租滿城抓壞人”的故事
杜特爾特能把達沃變成他的“鐵粉大本營”,不僅是因為他的“柔情”,更在于他的“鐵腕”。達沃所處的棉蘭老島經濟相對落后,還分布著多個極端叛亂組織和反政府武裝。一名達沃商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杜特爾特家族在此地的長期經營讓他能鎮得住局面。“他曾明確告訴南部的游擊隊,‘達沃是我的地盤,你們不要來給我找麻煩’。因為他的強勢,那些勢力不敢過來搞事,所以達沃現在是菲律賓最安全的城市。”
杜特爾特當年整治達沃治安的嚴厲措施至今可見。《環球時報》記者抵達這座城市的當天,乘坐的出租車還沒走到預訂酒店門口,就被兩名安保人員攔住。他們仔細檢查車的前后座,又打開后備箱查看。記者下車后,人和手提包也得過一趟安檢。而在酒店大門旁,站著兩名荷槍實彈的軍人。
這樣的安保人員與巡視軍警很多。按當地人的說法,他們這么兢兢業業,是因為“市長”當年下的“死命令”。杜特爾特曾在達沃組建過一支“自衛隊”來緝毒和維護治安,他甚至親自帶槍上街,自稱處決過1700多人。當然,此事也遭詬病,被認為是“法外私刑”。
《環球時報》記者在達沃沒怎么聽到民眾提及杜特爾特帶槍巡邏的事,他們更津津樂道的是“市長開出租車抓壞人”的趣事。安東尼奧是一名出租車司機,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市長’過去沒事時,常會一個人悄悄找輛出租車,滿城找壞人,什么偷盜、搶劫的,尤其賣毒品的。”安東尼奧說,杜特爾特也拉過客,只是當他回頭時,乘客會嚇一跳:“居然是市長!”
杜特爾特有時候也坐出租。蔡天保是達沃當地華人商會的會長,他和杜特爾特是多年的老朋友。“記得是2015年吧,有天晚上我約他吃飯,他遲到了很久。后來他告訴我,他坐出租車看到一個司機對乘客很不友好,‘于是我把那個混蛋揍了一頓!’”蔡天保回憶道。《環球時報》記者此次赴菲律賓,在馬尼拉見過不少司機宰客、拒不找零等行為,但在達沃遇到的所有出租車司機都很規矩。或許這是杜特爾特的功勞吧。
雄心——把達沃建成馬尼拉
從市長變成總統,杜特爾特幾乎仍有一半時間在達沃度過,住處依然是當市長時住的老宅。他在達沃還有一個會議中心一樣的辦公場所,在去年競選成功后就投入使用,接待各方來客。
此次達沃行,《環球時報》記者特意趕往杜特爾特住處所在小區,結果發現那里沒有太多警衛,不需安檢,只要在門口做個登記,就能進去。杜特爾特的居所是一棟二層小樓,面積不大。小樓很不起眼,據說不久前才裝上空調。最顯眼的也許是門口的杜特爾特肖像海報,時不時有游客前來拍照。記者探訪時,遇到一家從外省來的菲律賓游客,他們表示全家都支持杜特爾特。
與總統毗鄰而居,沒讓小區居民的生活受到太多影響:孩童在嬉戲,大人在閑聊,還能聽見犬吠聲傳來。一家雜貨鋪的女主人告訴記者,前一天,總統估計回來住了,因為她聽到了直升機轟鳴聲。
或許是出于對家鄉的熱愛,或許是為繞過掣肘的馬尼拉精英,杜特爾特上臺后一直熱衷于改變菲政治經濟過度集中于首都的局面。去年6月底他就職總統,8月政府首次在達沃公布GDP數據,一度被外界視為“遷都”行為。
馬可波羅酒店是達沃最重要的迎賓場所之一,過去一年舉辦了各類簽約和開工儀式,甚至有些根本和達沃無關的項目,也選擇在這里“亮相”。這是杜特爾特為達沃帶來的“磁力”。
記者在達沃采訪時,杜特爾特正好也在。他先是和印尼總統共同出席兩國間連接達沃—桑托斯—比棟三座港口城市的新海運航線開通儀式,隨后登上造訪達沃港的中國軍艦。這些舉動蘊含的政治含義不言而喻。
蔡天保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杜特爾特當市長時就很支持當地發展商業,菲律賓不少地方官員會向生意人尤其華人索取賄賂,但“市長”不會。在他任期里,達沃的中國城興盛了很多。“現在,他想修一條鐵路把整個棉蘭老島連接起來,并為達沃修一條沿海觀光長堤。”
杜特爾特成為總統后,他的女兒和兒子分別當選達沃正副市長,“杜氏家族”對這座城市的經營仍在繼續。但單純的達沃人對這樣的“世襲”似乎沒什么意見。“你支持杜特爾特家族所有人嗎?”《環球時報》記者坐上出租車前往機場時向司機問道。“當然!”他頭都沒扭回答道。
爭議——首都的另一種聲音
如果說達沃人都是杜特爾特的“鐵桿粉絲”,首都馬尼拉的民眾對這位強人總統的看法顯然要復雜和糾結得多。
蘇秀環是馬尼拉當地的華人,當《環球時報》記者跟她聊起達沃時,她一臉羨慕,連聲說:“我有一個表弟就住在那里,聽說達沃特別有秩序,我很想去看看。”但當提起杜特爾特時,她卻顯得很不安,“我覺得他很兇,據說他殺了很多人,太可怕了。”
在寫字樓工作的白領何塞持類似觀點。記者最初問他時,他說“我對此沒有評價”。記者一再追問,他說出了心里話:“我不喜歡殺戮,即使是警察,也不應該殺太多的人。”
不過,相比西方媒體愛強調“人權”“法治”,菲律賓人即便質疑杜特爾特,也是更關注效果。一名當地媒體同行對記者說,他認為杜特爾特的禁毒戰爭短期內確實有效,但長期看效果有限,“因為被擊斃或投入監獄的多是小毒販,真正的大毒梟很難受到打擊。”
同樣被質疑的還有杜特爾特的外交政策。一名為美國媒體工作的菲律賓記者說,“菲律賓當然應該和中國發展關系,總統可以在中美兩個大國間搞平衡,但他沒必要罵美國‘下地獄’和‘婊子養的’吧?無論是軍事還是反恐,美國對我們太重要了。”菲知名專欄作者卡門·佩德羅薩則表示,杜特爾特的外交之所以和以前的領導人形成巨大反差,是因為后者面對美國時太懦弱了。
從記者的采訪情況看,整體上馬尼拉人還是很支持杜特爾特的,絕大多數人認可他的禁毒政策,很多人認為媒體渲染的恐怖氣氛并無依據。根據最新民調,杜特爾特在菲支持度高達78%。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