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法國需要希望的燈塔,它決定著歐盟的延續。”(德國《斯圖加特日報》語)——作為西方傳統強國的法國,如今站在了歷史交叉口,突然走上世界的中心舞臺。法國曾是龐大的帝國,曾是歐洲獨一無二的“老大哥”,曾是“自由、平等、博愛”的代名詞。然而歐債危機后的法國,面臨經濟困境,飽受安全問題困擾,許多人說,法國正在下沉。正因為如此,希望“變革”的法國國民在今年大選第一輪投票中選定了兩名非傳統執政黨候選人——中間派馬克龍和極右翼瑪麗娜·勒龐。他們代表了改變,卻是“兩個版本的法國”,同樣,也是“兩個版本的歐洲”。民粹主義抬頭,英國脫歐,難民危機……歐盟近年來已經承受了不小的動蕩,它是否還能承受得住若勒龐上臺將更加獨立的法國?法國內部充斥著不確定性,歐盟的未來之路亦是如此。
等待,緊張
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之后,第二輪之前,法國社會的氣氛與以往不一樣了。《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去了幾個巴黎人平常愛逛的大商場發現,雖然諸如老佛爺、巴黎春天等商店的中國游客依舊人來人往,但是法國消費者明顯減少。一名商場工作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每次大選投票開始后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大家沒有什么心情來消費。
法國BFM電視臺說,目前整個法國社會沉浸在一種等待的氛圍中。一名企業主對記者表示,尤其是企業界非常緊張,因為如果極右翼候選人勒龐上臺,預計法國的經濟政策將發生重大變化。
人們顯然更關心政壇形勢了。據媒體統計,現在法國每天看電視以及電視臺新聞的人數上升了至少5個百分點。雖然法國人無心去購物,但在餐廳、咖啡館等當地人習慣去的社交場所卻十分熱鬧。一名在巴黎市中心開咖啡酒吧的華人老板對記者說,顧客的聊天主題都離不開大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教授、法國全法中國法律與經濟協會副會長趙永升5月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感覺這次和前兩次大選情況有些不同。“2007年和2012年大選期間,我都在巴黎。那時候,法國選民認為第一輪投票結果基本反映了他們的意愿,可以說沒有太多意見分歧。然而對于此次票數分布結果,法國選民的情緒和反應差異很大,意見分歧也很大。”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