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編者的話:“噴子”,說到這個詞,很多人早已不陌生,在網絡媒體、社交媒體上比較活躍的人,對該詞的含義更有感受。有些人還喜歡在“噴子”前加一個前綴“中國”,意即這是中國網絡上的一個特色。其實,“網絡噴子”并非中國獨有,其對應的英文是“Internet troll”,該詞相當流行!疤乩势諘鯓訃L試像一個網絡噴子一樣治理美國”,美國《滾石》雜志網站幾天前的一篇報道以此為題;《我是噴子》,這是印度記者斯瓦蒂·查圖維迪的新書名,書中爆料稱莫迪在推特上訂閱了幾個著名的網絡噴子。網絡世界的虛擬性造就了噴子的活躍,讓他人飽受聒噪之苦,甚至遭遇語言暴力之害,但噴子現象遠非看上去的那么簡單。
美國推特噴子從邊緣擠向中心
去年美國大選期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曾說過一句名言:“這次大選的競選雙方牽扯太多‘淫穢之事’”。這句話堪稱這屆大選混亂現象的一個注腳,而這場選舉不僅讓美國社會分裂,也使得一批噴子“功成名就”。
美國《連線》雜志在大選投票前一天總結了“噴子現象”。文章稱,推特噴子原本長期游離在邊緣地帶,但特朗普獲得總統候選人資格后,他們開始擠向輿論中心,肆意騷擾不支持特朗普的人。希拉里曾用“爛貨”形容他們,他們不無自豪地采納了這個詞。噴子不只存在于特朗普支持者中。初選期間,民主黨參選人桑德斯的“鐵粉”對批評桑德斯者和支持希拉里者,同樣大放厥詞,表現出厭惡女性的傾向。
噴子指的是什么?美國有一部電影《Trolls》,反映的是一幫生活中的憤青對一切事物都持否定態度,但他們自以為是的膚淺卻是大家嘲笑的對象。在美國人的生活中,不少人拿“Trolls”開玩笑。美國《滾石》雜志23日的一篇文章稱,“Troll”原指以刺激、挑釁別人為樂的人,如今已演變為“網絡上的爛人”。
美國《時代》雜志對大選期間出現的網絡噴子進行分析后發現,凡是在網絡上蓄意針對某一個人、組織、觀點進行惡意評論或謾罵的噴子,大都是宅男,其中不乏精神抑郁者、自戀者、受虐狂以及神經不正常者。他們的言論讓一些本來在網絡上很有號召力的名人對社交媒體望而卻步。
去年6月,《紐約時報》華盛頓分部的副主編喬納森·維斯曼退出了他的推特賬戶,原因在于他收到大量反猶太人評論,而這些言論一點也不理性和公正。7月,女權主義作家杰西卡·瓦倫蒂在發表宣揚女權的言論后,有人揚言要強奸她的5歲女兒,她憤而退出社交媒體。
記者還聽說過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例子。美國大選期間,有人在社交媒體上盜用國會議員史蒂夫·史密斯的名義,發表各種極端言論,引誘另外兩名參議員辯論。搞這個惡作劇的人叫杰弗瑞·瑪特,做過律師。他對共和黨精英憤怒,對希拉里不滿,對黑人不滿。他的社交主頁創下過28天1500萬點擊量的紀錄,他整日沉醉于受別人關注的網絡中,以致妻子同他離婚。
也有“名人”甘愿做噴子,比如一直高調支持特朗普的美國極右網站布賴特巴特新聞網前編輯雅諾波魯斯,他就自我標榜為“網絡噴子”。去年他領導了一次針對主演電影《捉鬼敢死隊》的非裔女演員萊絲莉·瓊斯的騷擾活動,隨后被推特封號。本月初,他原本要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演講,因遭學生激烈抗議而被取消。但特朗普挺他:“如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不允許言論自由……或許他們從此會失去聯邦經費?”
美國是一個崇尚言論自由的國家,極端言論如果沒有導致人身攻擊、觸犯法律,不會招來刑事訴訟。但是,對言論自由難以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界定。一些政客和學者呼吁社交媒體業者對噴子現象進行控制,但言論自由的理念使這項工作做起來左右為難。盡管有人站出來舉起法律武器,比如一名叫布蘭德里·科恩的地產投資商,耗時4年、花費300萬美元讓一名毀謗他名聲的噴子被法辦,可是,能這樣做的畢竟是少數。
對于噴子現象,美國Buzzfeed的一篇文章稱,推特倡導言論自由高于一切,而它的產品又有一種滋生噴子的特性。在推特上,噴人不是一個漏洞,而是一個基本功能!哆B線》的一則評論也值得回味:“我們最隱秘的通信在心懷私怨的人面前不堪一擊……而我們大家都是有所隱藏的。”
樂觀的是,一些科技公司已經在嘗試對付噴子。本月23日,谷歌旗下的Jigsaw推出一個“噴子過濾器”,是一款人工智能工具,能學習檢測網絡上的騷擾和辱罵內容。據稱,一些美英主流媒體正在測試這一新技術。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