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預測日本經濟2017年增速放緩
未達預期,“安倍經濟學”面臨拐點(國際視點)
本報駐日本記者 田 泓
核心閱讀
世界銀行近日發布預測,日本經濟2017年將增長0.9%,相比2016年的1.0%有所減速。消費稅率推遲上調及經濟刺激措施的效果值得期待,但人口減少和老齡化將拖累經濟增長。2016年日本經濟原地踏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8月公布的日本經濟年度審查報告稱,經濟增長、整頓財政、物價上漲的目標都沒有如期實現,推遲消費稅增稅等政策不明朗情況加劇。報告認為,日本政府的經濟刺激政策——“安倍經濟學”正面臨拐點,迫切需要改良。
貨幣政策——
量化寬松效應遞減
自2013年開始實施的超級寬松貨幣政策效應,從去年開始逐漸觸頂。
受全球經濟減速及英國脫歐等因素影響,日元避險貨幣屬性再次顯現,去年大部分時間被動升值,將“安倍經濟學”最大成果消耗大半。
日本央行在去年年初推出負利率政策,將寬松手段由數量轉向利率。去年9月再出新政,通過無限量購買國債,將長期利率目標控制在0%左右。但由于對未來通脹信心不足,除住宅貸款等個別領域貸款有所增加,企業設備投資和個人消費仍趨于謹慎,政策陷入“流動性陷阱”。
日本央行迅速膨脹的資產購買計劃,破壞了市場的定價功能。截至2016年9月的統計,日本央行持有的國債余額已突破400萬億日元,占發行余額約38%;持有的ETF股票基金突破市場總量的55%,成為日經225指數2/3企業的前十大股東,是日本國債和股票最大持有人。
貨幣政策效應遞減的另一個例證是,日本央行于去年11月第五次推遲2%通脹目標實現時間至2018年。2016年3月以來,日本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核心CPI同比增長均由正轉負,且通縮程度加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7年日本通脹預期值為0.49%,通縮壓力邊際改善依然有限。
財政刺激——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在貨幣政策效果漸失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加大了財政刺激力度。去年8月,推出總額28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包括修建磁懸浮中央新干線延伸段等大型基建項目。盡管對經濟的拉動效果仍待觀察,卻給日本高筑的債臺再添新磚。
由于日元升值擠壓日本企業出口盈利,2016財年日本稅收收入較最初預期縮水1.9萬億日元,基礎財政收支5年來首次惡化,日本政府不得已時隔7年中途追加發行國債,填補財政缺口。
據日本財務省數據,截至2016年9月底,包括國債、借款和政府短期證券在內的國家債務余額達1062萬億日元,相當于日本國民人均負債約837萬日元,再創新高。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多次表示,將堅持到2020年中央與地方基礎財政收支實現盈余的目標。但根據內閣府的估算,即使以經濟較快增長為前提,2020年也會出現5.5萬億日元的財政赤字。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認為,日本財政“負有巨額公債,沒有可能持續”。日本政府提出的2020年度實現國家和地方基礎財政收支盈余的目標“無望達成”。
結構改革——
傳統禁區難以打破
比起巨額財政刺激,日本更需要的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公益財團法人“日本生產性總部”近日公布的一項報告稱,日本每小時的勞動生產率在35個國家中排名第二十位,在七國集團(G7)中排在最后。日本制造業生產率是美國的約70%,服務業則約為50%。
JP摩根經濟調查部部長菅野雅明告訴本報記者,要提高日本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就必須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供給側改革、放松管制是關鍵。
勞動生產率較低的服務業是日本勞動人口唯一增長的產業,恰恰是對外開放限制最嚴格的領域。比如在全世界迅速成長的優步打車等共享經濟模式,在日本仍是禁區。
菅野雅明認為,日本的結構改革也出現了一些亮點。比如女性和高齡就業者比例這三年提高很快,特別是女性就業比例超過50%,高于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平,這對填補少子老齡化帶來的勞動人口減少有所幫助。今后,日本勞動力市場的改革重點是打破“年功序列”和“雇傭終身”,讓企業可以根據經營實際需要確定崗位和員工報酬。在社會保障上,要從優待老年人向扶持年輕人轉變。
經濟前景——
低通脹呈現慢性化
日本內閣府今年1月發表的《世界經濟潮流》報告認為,發達國家的低利率、低通脹呈現慢性化趨勢,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組合對恢復經濟更有效。
據IMF預測,1995—2017年日本名義GDP累計增幅低至-4.30%,是G7成員國中唯一負增長的國家。“溫水煮青蛙”式的“低利率、低通脹慢性化”其實正是日本過去20年經濟的寫照。
大和總研首席經濟學家熊谷亮丸認為,2017年日本經濟將緩慢復蘇,但也面臨新興市場經濟減速、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等下行風險。
日本好轉的就業率有助于員工收入上升,并帶動消費增長。但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后日元貶值帶來的生鮮食品漲價等輸入型通脹,也可能抑制個人消費意愿。
菅野雅明認為,2017年美國經濟形勢變化對日本影響最大。根據JP摩根對過去15年的數據測算,美國GDP每增長1%,可帶動日本GDP增長1.8%,高于歐盟和中國對日本的影響。這是因為雖然日本對外出口亞洲占50%以上,美國占20%,但對亞洲的出口中,有相當部分是為滿足對美國的加工貿易出口。一旦美國經濟增長,就會帶動從亞洲的進口,進而帶動日本對美國和亞洲的出口。
另一方面,美元進入加息周期后,美元和日元之間的利差有助于日本投資者從海外市場獲利,帶動日本國內消費。
(本報東京1月18日電)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