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略之頁網站12月12日發表題為《墨菲定律:帝國為再度開戰做準備》的文章,編譯如下:
1991年冷戰結束后,來自日本國內和日本盟友的壓力越來越大,他們要求修改日本憲法,允許日本出口武器,并與軍事防御賴以為之的盟友就軍事問題進行更多合作。這是因為,二戰后的改革對日本的國防政策施以嚴格的約束。所以,日本的武裝部隊稱為“自衛隊”。日本花了幾十年,才得以給自己的自衛隊制造主戰裝備。到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企業發現自己非常擅長制造優質高科技武器。當時,一個跨國營銷調查顯示,如果允許日本對外出口武器,他們最終能夠攫取45%的世界坦克和自行火炮市場份額、40%的軍用電子設備銷售額、60%的軍艦建造合同。這貌似有些夸張,不過,毫無疑問,日本人有能力制造世界一流的武器裝備。
從90年代開始,切實修改那部約束性憲法的努力不時死灰復燃。不過,日本修憲的壓力之所以不屈不撓,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和朝鮮(俄羅斯也是因素,但是比較小)造成的軍事威脅與日俱增。美國揚言要撤銷據認為是日美軍事保護保障的協防條約中的若干關鍵條款,也擊中日本的要害。美國希望日本軍隊隨時有能力協助美國軍隊作戰,但是許多日本人強調,日本憲法不允許這樣做。隨著中國的威脅加劇,日中兩軍開戰的風險變得非常現實,這種想法逐漸發生變化。
另一方面,當地和外國軍事分析家開始指出,雖然日本航空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非常出色,并且作戰裝備精良,但是日本陸上自衛隊可不是這樣。約60%的日本兵力屬于陸上自衛隊,陸上自衛隊人員的裝備和訓練比不上航空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軍費大多流向海上自衛隊和航空自衛隊,因為美國的戰略是在入侵者踏上日本領土前就消滅他們,日本人對此沒有異議。航空自衛隊的飛機不斷出動,因此飛行員和地面人員的業務非常熟練。海上自衛隊也是如此,海上自衛隊常年將船停留在海上,即便在惡劣條件下也進行艱苦訓練。這是日本的傳統,并且是成功的傳統,二戰初就證明了這一點。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