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全球經濟政策學者丹·施泰因博克(資料圖)
國際在線專稿:西班牙《歐亞評論》網(wǎng)站9月2日刊發(fā)了歐洲全球經濟政策學者丹·施泰因博克(Dan Steinbock)博士的評論文章,題目是《由中國牽頭,二十國集團必須扭轉全球化頹勢》。以下是文章內容選編:
今年,中國是G20輪值主席國。正值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之際,二十國集團面臨的結構性改革需求和合作風險都是史無前例的。沒有持續(xù)的投資和貿易往來,發(fā)達國家當前所面臨的長期的經濟增長停滯和發(fā)展中國家正面臨的經濟減速只會進一步擴大。
從1980年開始,許多發(fā)展中國家開始利用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進軍全球市場,同時吸引外資。全球經濟一體化得到了急速推進,這一全球化紀元的高潮是中國于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直到2008年發(fā)生全球金融危機,這個全球化紀元才宣告結束。
這個紀元讓我們意識到,大的新興經濟體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頂梁柱。所以當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fā)達經濟體被金融危機橫掃時,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成為了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從而避免了大的全球經濟蕭條。
在2008年至2013年之間,經濟增長的動力從大西洋彼岸轉到了亞洲。盡管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是在過去三年里,亞洲創(chuàng)造的經濟總量依然相當于一個德國。
在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的2009年和2010年,全球GDP增量中有一半來自中國,雖然當時中國的GDP總量不到全球總量的10%。今天,中國對于世界GDP增量的貢獻率是25%,跟其在全球經濟總量中的份額相近。
毫無疑問,中國將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自己應有的分量。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一個明證,這個倡議將加速世界多個地區(qū)的工業(yè)化進程。還有中國參與發(fā)起成立的金磚國家新開發(fā)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對于現(xiàn)有的國際金融組織體系是一個有益的補充。
今年7月初,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貿易部長會議在上海舉行,部長們在降低全球貿易成本、重申減少貿易保護主義的承諾,并建立新的全球投資政策方面達成了協(xié)議。由于這些協(xié)議,我們感覺到,“去全球化”雖然形勢逼人,但已不再是不可避免。
藉此杭州G20峰會,我們需要重申加強全球投資和貿易的承諾。否則,“去全球化”勢頭只會越演越烈,降低現(xiàn)有的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并加劇全球動蕩。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