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中東行提升中國影響力 中伊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4日結束對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的國事訪問,返回北京。在此次中東3國之行最后一站德黑蘭,習近平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會晤,還與伊朗總統魯哈尼共同見證兩國簽署包括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在內的17項合作協議,并一致同意建立中伊全面戰略伙伴協議。由于習近平是伊朗核問題解決后首位到訪伊朗的外國元首,國際媒體對中伊走近給予高度關注。
習近平22日晚抵達德黑蘭,23日上午,伊朗總統魯哈尼在薩德阿巴德王宮外廣場為習近平舉行隆重歡迎儀式。在隨后的會談中,習近平強調,中方愿同伊方加強“一帶一路”框架內各領域務實合作。魯哈尼則稱習近平訪問是“重要歷史事件”,“我相信伊朗與中國關系的新篇章已經開啟”。會談后的共同記者會上,魯哈尼表示,兩國討論了建立25年合作伙伴關系的長期計劃,同意今后十年把貿易額擴大到6000億美元。
在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會晤時,習近平強調中伊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伙伴,中方愿同伊朗對接發展規劃,在“一帶一路”框架內不斷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能、能源等領域合作。哈梅內伊感謝中方長期以來的支持,表示愿同中方將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落到實處。路透社稱,哈梅內伊在會見中表示“我們從沒相信過西方,這是為什么德黑蘭尋求與(像中國這樣)更為獨立的國家合作。”他還向中方承諾,伊朗是地區最可靠的能源供給國,因為伊朗的能源政策不受外國影響。
“伊中兩國進入新時代。”德國《商報》24日評價稱,習近平是解除制裁后訪問伊朗的首位外國元首。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道稱,中伊兩國簽署的17份文件和意向書,包括商業、司法及民事事項,其中最主要的是有關“一帶一路”和產能合作的框架協議。為了支持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項目對接,伊朗政府專門組建了一個跨部門委員會進行研究,成員包括各個部委、公司、商會的代表。德國《商報》稱,兩個國家除了簽署確立經濟合作關系的合同之外,還準備加強政治的合作力度,尤其是在反恐方面。
解除制裁后,世人的目光投向伊朗的新市場,德新社稱,伊朗仍將中國視為忠實的合作伙伴。總統魯哈尼表示在國際社會因核爭端問題制裁伊朗時,中國仍然支持伊朗。所以,伊朗簽署了核協議之后,中國仍將是伊朗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伊朗前駐華大使馬拉埃克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與中國發展長期戰略伙伴關系已經成了伊朗的基本國策和全國共識。目前伊朗已經成為中國在中東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還是伊朗石油最大的消費國,也是對伊朗第一大投資國。
BBC認為,中東地區在過去曾以美國與俄羅斯的利益為主導,習近平此次訪問被外界看做是崛起的中國試圖在這一地區加強影響力的舉動。法國國際廣播電臺23日稱,中國希望在中東地區扮演重要角色,習近平此行繼續沿用經濟合作優先的思路,在政治層面仍遵循面對錯綜復雜的中東關系謹言慎行策略。
德國《經濟新聞報》24日評論稱,“中伊抗衡美國的主導地位。”伊朗和中國關系的加強,不僅可以加強中國對中東能源基礎設施的影響力,同時也加強了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和戰略地位。而習近平主席對伊朗的訪問,似乎也“刺激”了日本。共同社24日稱,安倍擬訪問伊朗,或受中國動向影響。文章稱,對于希望在中東地區發揮影響力的中國,日政府“非常在意”其動向。隨著伊朗制裁的解除,日本政府開始為首相安倍晉三訪伊展開探討。
【環球時報駐伊朗、德國特約記者周戎 青木 任重】
[責任編輯:李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