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贏得選舉后的第一個大動作是赴緬甸、泰國、柬埔寨訪問,再次用行動向世界展示了美國要在亞太地區掌握領導權的決心。然而,越來越讓奧巴馬頭痛的地區卻依然是中東。
最近,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之間爆發了近年來最為激烈的交火。炸彈甚至襲擊了特拉維夫和“圣城”耶路撒冷。以色列內閣批準以軍征召7.5萬名預備役軍人,甚至有人猜測以軍極有可能發動地面進攻,大有徹底消滅哈馬斯的陣勢。
美國一如既往地站到了以色列一邊。但是,在此次巴以沖突的高峰階段,奧巴馬絲毫未受影響的東亞之行卻似乎說明,今時不同往日,美國再不愿在中東投入過多注意力了。
據美國媒體報道,奧巴馬進入白宮之初就要求幕僚作出評估:美國在哪個地區用力過多,又對哪個地方關注不夠。他得到的答案分別是中東和亞洲。這對他的外交起到了決定性影響。在他的第一個任期中,美國高調宣布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在利比亞動蕩之后幾乎是百般不情愿地參與了空襲,并在卡扎菲死后減少了在利比亞的軍事和情報力量部署,而這一減少被指責為4名美國駐利比亞外交官在恐怖襲擊中喪生的原因之一。
奧巴馬政府對于中東地區所采用的這種遠程控制且保持距離的外交方式被分析人士稱為“輕腳印”。其背景是美國民眾對戰爭的厭惡和對恢復經濟的渴望,所以就國家戰略而言,美國在中東反恐和打擊伊斯蘭極端勢力只能讓位于應對新興大國的崛起。在過去4年里,“輕腳印”似乎奏效了。但是,班加西事件之后,奧巴馬政府開始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目前的問題是,即便奧巴馬政府想更加積極地插手中東事務,他們或許也會產生無從下手的感覺。
在中東這個歷史久遠、災難深重的地方,根本不存在孤立的小島。誰也沒想到,一個青年在突尼斯的自焚居然引發了整個中東地區的大震蕩。動蕩之初,西方國家額手稱慶,高度贊揚民主的力量。然而,隨著事態發展,再也沒有人能笑出來了。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在大選中的勝利可以說集中體現了穆斯林勢力在這一地區的蓬勃發展。而敘利亞的亂局則讓局勢更加復雜。敘利亞被稱為整個中東地區安全架構的基石,無論是人為劃定的邊界,還是與鄰近國家千絲萬縷的民族以及宗教聯系,都讓發生在這個地方的一切意義重大。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指出,自艾森豪威爾以來,無論是尼克松還是卡特,無論是克林頓還是小布什,幾乎每個美國總統都會為了某個中東國家而頭痛。而奧巴馬最慘,他在第一個任期面對的是伊朗和阿富汗,而在第二個任期面對的將是動蕩中的整個中東地區。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