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在美國紐約州霍夫斯特拉大學,美國總統奧巴馬(右)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進行辯論。 新華社/路透
原題:主動出擊 更富技巧 注意細節 “二辯”奧巴馬扳回一局
美國民主黨籍總統貝拉克·奧巴馬16日晚與米特·羅姆尼第二次面對面交鋒,一改兩周前首場辯論時的低迷,屢屢主動出擊,氣勢上壓倒這名共和黨競選對手。首場辯論表現出色使選情“翻盤”的羅姆尼也不甘示弱。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雙方都有閃光點,但總體而言奧巴馬的表現更為突出、穩定。民意調查也顯示,更多選民判定奧巴馬獲勝,但就應對經濟而言,羅姆尼繼續占優,雙方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線。
激辯:插話比嗓門
美國總統候選人第二場辯論在紐約州霍夫斯特拉大學體育館舉行,采用“議政廳”形式,又稱“市民大會”,由大約80名來自長島、尚未決定投票意向的選民直接向候選人提問。圍繞10個涵蓋經濟、內政、外交等方面的問題,奧巴馬和羅姆尼的“論戰”火花四濺。
一名大學生首先提問關于畢業后就業前景。羅姆尼說:“我清楚再次創造好的就業崗位需要做什么……不會像過去四年那樣。”意指奧巴馬上任以來美國失業率高企,上個月才首次落至8%以下。
羅姆尼把矛頭引向政府債務:“我們的公共債務從10萬億美元增至16萬億美元,如果總統連任,幾乎會達到20萬億美元。這會把我們帶向通往希臘的道路。”
奧巴馬迅速回擊,指責羅姆尼的經濟主張以犧牲中產階層為代價保護富人利益:“羅姆尼沒有什么五點計劃,有的只是一點計劃。這一計劃旨在確保那些頂層的人按照一套不同的規則行事。”
辯論持續90分鐘。雙方唇槍舌劍,不時像職業拳擊手那樣走向臺中央;羅姆尼數次舉起雙手,試圖阻止奧巴馬。觀眾提問、主持人說話以至候選人回應時,另一名候選人不時插話;爭論激烈時,兩人誰也不愿讓對方先講,甚至比誰的嗓門大。
高潮:火藥味十足
不過,當晚情緒最高漲的時刻與經濟等國內議題無關,而是外交議題。
就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市領事館遇襲、駐利大使克里斯托弗·史蒂芬斯等4名美國人遇害,奧巴馬盯著羅姆尼,徑直反駁他對白宮應對方式的批評,指認羅姆尼把這起悲劇政治化。現場頓時火藥味十足。
只見奧巴馬一反常態,沖著這名前馬薩諸塞州州長搖動食指:“州長,暗示我團隊中任何人,無論國務卿、我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還是其他人,會在我們損失4名同伴時玩弄政治或誤導公眾,是無禮的。”
“我們不會這么做。作為總統和武裝部隊總司令,我不會這么做。”
羅姆尼似乎有些發懵,試圖反擊,批評奧巴馬在事發幾天后才把襲擊定性為“恐怖行徑”。奧巴馬立即否認,要求羅姆尼“核對原文”。
主持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女主播坎迪·克勞利當場查證,奧巴馬9月12日、即事發次日在白宮講話中提到,“任何恐怖行徑”都不會動搖美國的決心,暗示襲擊領館屬恐怖主義。
臺風:展親民魅力
由于本場辯論形式為回答選民提問,兩名候選人除了針鋒相對,還必須展示自己的親民魅力,展開另一場比拼。
辯論中,奧巴馬與羅姆尼明顯都對一些細節極為注意。無論是回答問題時走上前去直視提問選民,還是聆聽提問時身體稍微前傾以顯得專注,兩人的身體語言說明他們都在努力與聽眾建立聯系。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美國近年選舉結果往往極為接近,因此數量占少數的搖擺選民往往可以決定選舉走向,在爭取他們支持這一點上馬虎不得。第二場辯論的現場觀眾來自民調機構選出的有投票意愿的搖擺選民,他們提出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全國搖擺選民心中的疑問。
曾為共和黨前總統候選人麥凱恩撰寫演講稿的高級競選顧問馬克·索爾特評論說,“市民大會”辯論對候選人的“臺風”要求極高,由于距離投票日只有三個星期,因此一點錯都不能犯,就算無意中看表都可能對競選努力造成負面影響。
對兩人的“臺風”,評論家們普遍認為,奧巴馬更勝一籌,而羅姆尼跑題、插話的頻率較高,對身為總統的奧巴馬也一度表現出不尊重。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