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記者與一對在歐盟工作的夫妻餐敘。丈夫說,歐盟獲得2012年諾貝爾和平獎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妻子贊許地點著頭,并略帶幽默地補充說:“不過,我們還沒開香檳慶賀。”
為了將話題引向深入,記者“好斗”似的引用一篇新聞報道說,歐盟官員為此高興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拿著高工資,卻在應對主權債務危機問題上無大建樹。現在,正好拿這個諾貝爾獎自我安慰一下。
丈夫聽了有點急,辯白說,和平獎又不是經濟學獎,它獎勵的是歐盟過去數十年來在維護和平和促進民主方面的成就。
此話的確有些道理。正如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主席托比約恩·亞格蘭所說:“歐盟及其前身60多年來一直在為歐洲的和平和解、民主與人權進步做出貢獻。”
簡要歸納一下歐盟獲獎的理由,不外乎以下5條:一是結束了歐洲大陸長期以來戰火不斷的局面,“戰爭大陸”變成了“和平大陸”;二是將法國和德國這一對戰爭宿敵變成了攜手推動歐洲一體化的伙伴;三是20世紀80年代持續支持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臘的民主化;四是20世紀90年代促進蘇聯和東歐從專制向民主轉變;五是維持巴爾干地區的和平。
從歷史的角度看,這些理由都是站得住腳的。
中世紀以來,歐洲國家一直飽受戰爭蹂躪。人們耳熟能詳的著名戰爭有:英法百年戰爭、歐洲30年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結束后,歐洲精英首先思索的是如何避免未來戰爭。
1946年9月,英國首相丘吉爾提議建立“歐洲合眾國”。在此思想的影響下,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于1952年組成歐洲煤鋼共同體;1957年,這6個國家又建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5年,上述6國簽訂《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三個共同體合并成歐洲共同體。
1973年后,英國、丹麥、愛爾蘭,以及脫離了本國獨裁統治的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歐共體,成員國擴大到12個;1991年12月,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以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為目標的《歐洲聯盟條約》,亦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馬約”正式生效,歐共體更名為歐盟。
1989年后,共產主義政權在東歐和蘇聯終結。經過6次東擴,歐洲15個新生的民主國家先后成為歐盟成員國。目前,歐盟成為擁有27個成員國、23種語言、5億人口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2008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發生以來,一些老歐洲國家表現出了對歐盟的厭倦和不滿,但一些新興民主國家仍然對歐盟抱有很高的期望,排隊等待加入歐盟。此間觀察人士說,歐盟仍然代表著民主、繁榮的未來。2013年,克羅地亞將成為歐盟的第28個成員國,而黑山、塞爾維亞等國還在翹首等待入盟。
不難看出,歐盟過去60年的歷史,是民主和繁榮不斷擴大的歷史,也是維持和平和持續穩定的歷史。過去,歐盟曾數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但均失之交臂,今年終于獲獎,也算如愿以償、實至名歸。
歐盟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消息公布后,歐盟的3位最高領導人——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和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都發表聲明說,歐盟為此感到“榮幸和驕傲”。
德國總理默克爾說:“諾貝爾獎委員會給歐盟這一榮譽,既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責任。對我個人而言也是如此。我們必須不辭辛苦、毫不懈怠,繼續為和平、民主和自由而奮斗。”
法國總統奧朗德說,每個歐洲人都能從這個獎項中感受到作為歐盟一員的自豪之情。這個獎項同時也意味著,歐洲的責任較之以往更大了。
瑞典外長卡爾·比爾特在第一時間向歐盟表示祝賀。有瑞典媒體稱,歐盟獲獎是必然的,因為歐盟是“世界最大的和平項目”,它建立了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商品、服務、資本和人員自由流動,這是前無古人的巨大成就。
當然,歐盟獲獎也受到了“疑歐派”的嘲弄。捷克總統稱,這就像一個“笑話”,令人難以置信。有英國議員諷刺道:“挪威人還真幽默。歐盟可能帶來了和平,但肯定沒創造繁榮。歐盟讓數百萬人挨餓和失業,還導致南北歐之間出現巨大敵意。”德國《世界報》網站的民調顯示,64%的民眾認為“歐盟沒有資格獲獎”。
與記者餐敘的那位丈夫,顯然不屬于“疑歐派”。他說,歐盟目前的確處在困難期,但遠不至于解體。諾貝爾和平獎的精髓是獎勵和平促進者,歐盟當之無愧。在世界其他地區戰火連綿的情況下,難道有人認為歐盟成員國之間會開戰?
至于目前歐盟面臨的經濟問題,這位丈夫說,如果歐盟成功化解了這些難題,它將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是歐洲人的冷幽默,也是他們面對困難的樂觀精神。(記者 張興慧)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