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賴恩·科比爾卡
羅伯特·萊夫科維茨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諾貝爾獎昨晚(10日)再頒出一個:化學獎。得獎者依然由兩人共享,美國科學家羅伯特·萊夫科維茨和布賴恩·科比爾卡因。他們的成果主要是“G蛋白偶聯受體”。
幾乎每一位諾貝爾獎得主都會被問到同一個問題:“你是怎么知道這個消息的?”
物理學獎得主大衛·維因蘭的回答是,我正在睡覺,妻子接的電話,接下來我怕是睡不著了;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的回答是,當時我正在家里修理洗衣機。而這一次,諾貝爾化學獎降臨在美國科學家羅伯特·萊夫科維茨和布萊恩·科比爾卡因的頭上。
記者:電話打過去的時候,您的家人都在睡覺吧?
獲獎者:(無比淡定)是的,他們都在睡覺。
記者:(傻笑)是誰接的電話?是您么?
獲獎者:額,其實,第一個電話誰都沒起來接。他們又打了一次,是我接的。
記者:他們還真是鍥而不舍啊。(傻笑)
獲獎者:(同笑)是啊是啊。
記者:(結巴)那那那那您得知這個消息后的第一反應是什么呢?
獲獎者:我以為是我的朋友在開玩笑,后來我意識到,我的朋友里可沒有人能講一口瑞典口音的英語,然后我開始相信了。
北京時間昨天(10日)下午5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頒出了今年的第三個諾貝爾獎——化學獎。諾貝爾獎的官網向全世界人這樣說明今年的化學獎:“你的身體是一個精妙調和的系統,幾十億細胞之間相互作用。每一個細胞都具有微小的受體,使其可以感知周圍環境。而萊夫科維茨和科比爾卡因之所以被授予諾貝爾獎,是因為他們突破性地發現解釋了這種受體的一個重要家族:G蛋白偶聯受體的內部工作機理。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特派瑞典前方記者趙陽這幾天一直都在諾貝爾頒獎現場,可以說是距離諾獎最近的媒體人。他詳細地講起這個化學獎的背后故事:
趙陽:昨天我參加了化學獎發布會的現場,可能是因為化學獎本身比較專業,介紹起來有些枯燥,兩位負責介紹獲獎者科研成果的評審專家都在刻意緩和現場嚴肅的氣氛,其中一位專家在開始發言之前就突然大聲叫一聲“嘣”,他可能是為了要顯示他介紹內容的重要性;另外一位女評委在介紹獲獎者科研成果時,中途突然停下來說自己說得有點口乾舌燥了,需要來一杯咖啡。這兩個小插曲實際上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現場幾次發出了比較短暫的笑聲,氣氛顯得很輕松。
兩位美國科學家獲獎的領域是:G蛋白偶聯受體。普通的老百姓念出這個專有名詞都有些費勁,更別提能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昨天下午,從頒獎前兩個小時開始,科普網站果殼網的官方微博就一條條地更新對諾貝爾化學獎的白話解讀。
關于“G蛋白偶聯受體”,果殼網是這么解釋的:“如果G蛋白偶聯受體相當于鎖,那么G蛋白相當于鎖芯,配體相當于鑰匙。鑰匙得過諾獎,鎖芯得過諾貝爾獎,現在鎖也得了諾貝爾獎。”昨晚負責編輯這些微博的果殼網編輯耿志濤說起這個比喻:
耿志濤:G蛋白偶聯受體它是我們細胞膜上的一種蛋白質,它好比是一把鎖,它可以被打開,打開之后就可以引發一系列的各種化學反應。打開這把鎖的鑰匙有特別多種類的藥,比如激素、神經遞質、一些神經信號,這些鑰匙都可以把這把鎖打開。打開之后身體細胞里面就會對這把鎖引發很多很多的變化,最終會導致一些基因的表達,表現在我們身體上面就是我們一些身體機能的反應,比如說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這方面都會被這把鎖控制,這把鎖就是G蛋白偶聯受體。兩位化學家他們首先發現了G蛋白偶聯受體,然后研究清楚它們的結構,它們的功能都是靠這兩位化學家在幾十年的努力中研究清楚的。
獲獎者萊夫科維茨曾說:“70年代后,我就不做實驗了。但我經常威脅我的團隊,你們要搞不好那我就自己擼袖管上!”而科比爾卡因也在接受采訪時,形容起他的真實感受:“如果你真的對什么感興趣,那你就一直一直努力吧!
揭曉了化學獎,今天(11日)下午要揭曉的這個獎項可能是國人都非常關心的,那就是諾貝爾文學獎。此前記者也做過相關報道,從國外的博彩公司到媒體,都看好中國的莫言和日本的村上春樹兩人。
趙陽:根據外電的報道,中國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山春樹都成為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但實際上這個判斷僅僅是一個基于歐洲博彩公司根據開出的賠率所得出來的結論。根據諾貝爾文學獎的評獎規則,包括瑞典文學院的成員,往屆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還有各國的作協主席都可以向評審委員會遞交推薦材料,一般來說,評審委員會每年會收到400-500份推薦名單。在4-6月之間,評審委員會向瑞典文學院提交5-7名獲獎候選人的名單,9月份采用秘密投票的方式決定評選結果,10月份會公布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者。在獎項公布之前,評審委員會是不會公開任何有關提名人選或者是候選人的信息,所以截至目前為止,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猜測。
歐洲各國對文學獎的關注方向其實并不一樣,愛爾蘭作家威廉·特雷弗、以色列作家阿摩斯·奧茲等作家都被一些媒體列入了獲獎的熱門人選,甚至瑞典當地的媒體還把他們本國的足球明星伊布拉希莫維奇列入獲獎人選之列,原因是這位足球明星去年出版了一本自傳。
中央人民電視臺這次獲得了在文學獎頒獎的現場通過電話向獲獎者提問的機會,這件事在網上也引起了熱議,有些人認為這可能是中國作家莫言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一個信號。不過這很可能是因為這一次是央視首次參加現場報道,當地的新聞官可能是出于重視或者是禮儀上的考慮。(記者 丁飛)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