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海洋經濟時代”。近來,“海洋經濟”這個詞匯成了中國的一個熱詞:廣東省提出2015年海洋經濟規模目標1.5萬億元人民幣;浙江省宣布已編制總投資超過1.2萬億的海洋經濟發展建設重點項目規劃;福建省稱2015年躋身海洋經濟強省。日前在浙江寧波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海洋經濟投資洽談會(以下簡稱“海洽會”)上簽約91個海洋重大項目,投資總額2127億元。這一系列動作似乎成為中國海洋經濟開發進入實質性階段的標志。不過,對于一直被稱為“大陸國家”的中國來說,開發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面臨重重考驗,中國如何解決周邊海域頻頻爆發的緊張和對抗是中國海洋經濟開發需要邁過的第一道關口。
眾多沿海國都想做“海洋大國”
幾扇巨大槳葉和一個蓄能器,再連上發電機與海水淡化裝置就是一套完整的海洋能發電制淡系統;從海藻、蟹殼中提取新型纖維……日前在寧波舉行的海洽會上,能看到當下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的諸多畫面。國家館內的“頂級”展品當屬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981鉆井平臺模型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實物模型,參觀者把展臺圍了個水泄不通。組委會工作人員陳斌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國家館展示的是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層面,省市地方館則是海洋產業的具體層面。
21世紀被稱為海洋世紀,海洋經濟成為了全球經濟發展的盛宴。不僅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傳統的海洋大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國近年來也紛紛制定國家級海洋戰略。連陸地面積只有240平方公里的太平洋島國庫克群島總理普納日前也在南太島國論壇上稱,太平洋島國應團結起來,將“全球最大的海洋島國”作為該地區的共同身份。對于人口眾多、人均土地資源匱乏的中國,發展海洋經濟的意義顯得極為迫切。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