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結束短暫的中國之行離開北京。訪問期間,希拉里著實講了不少動聽話,比如“美中應超越差異,加強合作”、“一個守成大國和一個新興大國能夠繼續為各自人民創造美好未來”,等等。似乎全然忘記了,不久前諸如“卑劣的”、“專制的”等一系列詆毀中國的詞也正出于其口。短短幾個月,話鋒語氣搖身幾變,讓人不禁質疑到底何者才是她意識中真正的中國。
希拉里的“謝幕之旅”選擇了中國,可見她對中美關系的重視。不過,回望她當國務卿這幾年,對中美關系貢獻的正能量卻沒多少,反倒是挑起了不少摩擦和猜忌。最近,在釣魚島問題上,美國一邊表示“沒立場”,一邊卻使用“尖閣諸島”的稱謂,并聲稱適用于《美日安保條約》。在南海問題上也是一樣,一邊聲稱“不選邊站隊”,一邊又唆使東盟各國合伙主張南海權益。現在看來,希拉里所謂的“巧實力”外交,無非就是說一套做一套、搞兩面三刀的東西罷了。
任何一個國家在處理國家間關系的時候,一個根本的出發點,就是最大限度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美國在這方面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希拉里半年時間兩次訪華,嘴上反復表白中美關系的重要性,是從美國利益出發;高調宣布“重返亞太”,不斷在東海和南海地區攪混水,煽動一幫小兄弟合伙對抗中國,還是從美國利益出發。歸根到底,在對華交往中,以希拉里為代表的美國政客始終是堅定的美國利益代言人和維護者,不可能去維護中國的利益。國人應該頭腦清醒,千萬不要被他們的花言巧語所蒙騙。
一直以來,維護自身的霸權就是美國的利益所在。冷戰結束后,作為惟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就不停地動員一切資源和力量來捍衛自己的“老大”地位。凡是被視為“假想敵”的國家,都會受到無情的遏制和攻擊。為了一己私利,美國不惜多次發動戰爭,各種地區沖突、國際爭端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山姆大叔的影子。在中東、北非輸出顏色革命是如此,“重返亞太”搞所謂低烈度緊張亦是如此。
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處于大調整、大變革之中。隨著新興經濟體日漸崛起,美國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大不如前,尤其在一些國際事務的處理上,更顯得力不從心。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美國復雜的心態盡顯無余。既想搭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便車,獲取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支持,又害怕中國實力不斷增長。于是在對華關系上,美國總是自相矛盾、搖擺不定:既要競爭又想合作,既要倚重又想遏制。這套戰略本身就充滿矛盾,所以美國政客們時常來點言行不一的表演自然也不意外。只不過表演得多了就難免拙劣,明眼人都看出的伎倆,他們自己卻陶醉其中。
未來,中美關系不會一帆風順,爭吵和摩擦不可避免,而且會越來越頻繁和具體,我們要習慣在美國政客們所編織的各種甜言蜜語與威脅恫嚇中生活。在涉及國家利益的重大問題上,我們一定要心里有數,決不能對這些政客們抱有任何幻想,指望他們來給中國發展出謀劃策。踏踏實實走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靠譜。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