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來,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可謂“壓力山大”:先是被數個中小在野黨問責;然后是親筆信被韓國退回,在相關質詢會議上因“外交屈從”被追究;再到對幾位駐外大使的更替毫不知情被質疑遭架空……而今,內外交困的野田心頭又要添上一堵:28日,在野黨的自民、公明兩黨向參院提出首相問責決議案。
相比8月初中小黨派發起的那次逼宮,本次首相問責案由在野黨中的兩個大黨聯合出手,對野田政權構成的威脅自然非同小可。好在根據日本法律,首相問責決議案不具法律約束力,即使通過也不會導致野田辭職,但其“殺傷力”仍不容小覷。
兩黨之所以提出問責,無非是為迫使野田在9月8日本屆國會閉幕前解散眾院。月初,兩黨曾與野田有“君子協定”,同意支持民主黨的社會保障與稅制一體化改革相關法案在國會通過,以換取野田“在不遠的將來”解散眾院舉行大選。然而,稅改法案通過后,野田似乎并未即刻萌生去意,根據外界對野田“暗示”的猜測,有的認為解散眾院時間定在11月上旬,有的認為是10月下旬,莫衷一是。更何況野田還自稱打算參加10月中旬的世行年會。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了野田的前任——菅直人的手段:后者同樣是以辭職為誘餌,度過了“內閣不信任案”的危機,然后又以三法案通過為條件答應在去年8月末之前辭職。但還沒等“倒閣派”回味過來,菅直人又釋放了要在10月訪華的信息。兩相比照,何其類似!
誠然,有著“泥鰍”之稱的野田,和菅直人一樣,都屬于平民出身政治家,早已養成在日本險惡的政治環境中摸爬滾打、不輕易言棄的韌性。但從野田所處的境況來分析,亦有一些因素成為支撐其仍居權位的理由。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