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還嫌釣魚島不夠亂,還嫌中日關系不夠緊張。22日,東京都政府向日本政府重新遞交申請,擬在“8月29日”登釣魚島。這后邊有個老推手,叫石原慎太郎。
在中日關系里面,有一種毒素叫“石原慎太郎”。名中有“慎”,而其對中日關系沒有任何“慎”言、“慎”舉,相反卻極盡攪局、挑撥、破壞之能事。許多熱愛中日友好的人們,謔稱其為“石原混太郎”。
今年4月16日,年近80歲的石原又在美國華盛頓做出“混事”,發出“購買”中國釣魚島的建議。此后又是募捐,又是張貼宣傳畫,又是申請上島調查,又是批評日本政府“軟弱”。不僅把那幾個小島攪得平靜不再,更給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帶來濃重陰影。
石原曾多次向媒體表示,其關注釣魚島遠非始于今日。數十年前,他就與日本右翼組織“青嵐會”一起到釣魚島安裝燈塔,此后一直呼吁日本國會議員都去登釣魚島。吵吵嚷嚷,始終沒消停過。
釣魚島爭端風波雖屢有出現,對中日關系時有影響,但沒像今天這樣難以收拾。究其原因,應是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以后,不僅中國領導人作出各種努力,日本歷屆首相也知道把握日中關系大局,知道日中兩國之間有許多比那幾個島嶼更重要的事,知道恪守日中高層就此達成的默契,能夠盡力化風波為漣漪。
“不畏浮云遮望眼”。日本幾個政客為博人眼球、耕耘“票田”而表演的政治秀,終究不能綁架中日兩國人民的民意和感情,更影響不了中日關系發展的大局。
日前,筆者前往日本新潟縣三條市,參加中國駐新潟總領事館向當地漢學家紀念館贈送紀念品活動。當天,盛夏酷暑。數十名五六歲幼兒園孩子奮力揚槌擊鼓,用“太鼓”表演歡迎中國客人。每次表演結束,汗流滿面的孩子們都用中文高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在場的中日客人無不為之感動。在場的中國文化部前副部長劉德有感慨:“這幾天,中日之間有一些不順暢的事情發生。但是,今天看到日本小朋友為中國客人表演如此賣力氣,我非常感動。這就是中日之間的草根交流,這就是中日友好未來的力量。”
中日兩國相互交流歷史悠長。郭沫若曾形容中日關系是“兩千年友好,五十年干戈”。看待中日關系,不能為一時一事所困,更不應為日本某些“老朽”政客所左右。
中華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日本民族也是一個優秀的民族。亞洲兩個毗鄰的優秀民族,理應能在未來攜手,共同創造出不同于西方文明的東方新文明,共同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合作模式。(蔣豐 作者系《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
[ 責任編輯:吳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