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釣人員此次成功登島并安全返回,中日間避免了更大范圍的沖突,這令人欣慰。與上次撞船事件相比,中日雙方以務實精神迅速解決問題,這對穩(wěn)定雙邊關系乃至東亞局勢均有意義。這個事件及其解決,可以為中日雙邊關系“穩(wěn)定裝置”的重建提供一個契機。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回顧這段歷史,前20年中日關系基本保持穩(wěn)定,而后20年則出現(xiàn)各種波折、問題?梢哉f,前20年中日之間存在一種“穩(wěn)定裝置”,而后20年這種“穩(wěn)定裝置”則日漸消磨乃至頻頻失靈。
在前20年,盡管兩國之間存在磕碰,但雙邊關系卻基本保持平穩(wěn)。這是因為在1972年至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日關系之中存在一個“穩(wěn)定裝置”。這種“穩(wěn)定裝置”包括三個要素即共同目標、高層信任和外交氛圍祥和。關于第一點,這是因為雙方共有“反霸”需求。第二點是指兩國戰(zhàn)前、戰(zhàn)中的老一代領導人仍然健在,他們相互開誠布公,具有高度的政治責任與信任。第三點是指兩國媒體、意見領袖彼此心懷善意,認為彼此的誠意可以超越政治體制的不同,因此彼此報道充滿祥和氛圍。
但在后20年,老一代政治領導人完全退出政治舞臺,中日高層互信關系日漸斷絕。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民族主義崛起等因素,導致上述“穩(wěn)定裝置”慢慢失靈,中日關系開始吃老本。近20年來,日本經(jīng)濟長期蕭條,中國日益崛起。這種反差導致日本民眾普遍焦慮。日本國內(nèi)精英希望通過民族主義凝聚民心,維持日本在亞洲的大國地位。在此期間,對日本來說,中國既是一個富有魅力的市場,也是一個令人警覺的對手。因此,“中日友好”話語逐漸衰退,中日關系的“穩(wěn)定裝置”失靈。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