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金融危機以來的大部分時間里,美國涉華輿論的主旋律一直是盛贊中國實力,那么最近的調門似乎有了一些變化:對預測中國何時超美興趣下降,對中國發展前景的質疑有所增多。尤其是近兩、三個月,這股“唱衰”中國的怪風刮得更猛。
總體看,此輪輿論風潮特點有三:一是官媒協調,頗有默契。數月來,《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美國主流媒體多次刊文,《華爾街日報》更是長篇累牘報道;一些期刊也加入其中,比如《外交政策》最近一篇題為“中國經濟末日的五大跡象”的文章,因聳人聽聞而尤為顯眼;而希拉里日前在蒙古的一番講話,更是對“中國模式”意有所指。二是多方唱衰,夸大其詞。不僅認為中國的經濟結構失衡將導致調整轉型面臨困難,更認為老齡化、環境污染、誠信危機等問題將持續困擾中國。三是中美對比反差強烈,與“美國復興論”遙相呼應。美國似乎不再喜歡自我批評,而是在論證中國困境的同時,極力渲染“制造業回歸”、“新技術革命”和“轉變領導方式”對美國實力的提振效應,認為美國將很快東山再起、一騎絕塵。
中國步入經濟發展的關鍵階段,面臨一些問題在所難免;橫向對比,中國在全球各大國中也是勢頭最好、潛力最大的一個。當前這股“唱衰”中國的怪風,除了反映出美國一些人對中國前景不甚了解之外,也是美國打壓中國發展勢頭的一種策略手段,更折射出美國普遍存在的自信缺乏和心理失衡。從短期看,在美國大選日益臨近的背景下,批評和質疑中國似乎成為一種時髦;從長期看,在各種反危機手段逐漸用盡卻效果不彰之時,美國最怕的就是中國一路高歌,蓋過美國的風頭,因而輿論上口誅筆伐,將“美國不行,中國更不行”或者“美國行,中國不行”的概念強行灌輸到人們腦子里,甚至以唱衰中國的手法實現“做空”中國的目標。這是這股怪風此起彼伏、喧囂不斷的真正原因所在。
對此,中國有必要做到“平和冷靜”,對別人的困惑與不解耐心地做出解釋說明;當然,中國更有理由保持“戰略自信”,在各國普遍謀求轉型脫困的大變局背景下,堅信自己在變中求穩、在穩中謀進的能力。(王鴻剛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