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秘密批準簽署韓日軍事協定,韓國政府近日被本國輿論和在野黨批為“沒腦子”,甚至被指責“想簽賣國協定”、“暴露親日本色”。正當李明博政府有些灰頭土臉時,作為這場風波的幕后推動者——青瓦臺對外戰略企劃官金泰孝7月5日引咎辭職。日本法政大學一名東亞史專家認為,此次韓國官員的“秘密外交”,刺激了韓國人關于歷史的“不快記憶”。歷史糾葛讓韓國出現“親日比親朝更讓人反感”的社會情緒,而國內“親日派”更新換代也讓韓國人五味雜陳。“親日”在很多時候成為韓國朝野的“死穴”,也會一次次加重韓國民眾對日本在殖民歷史、領土爭端等方面的負面印象。而能打開此穴的,最終還是日本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和清晰表態。
韓外交核心被貼“親日標簽”后辭職
作為總統身邊的“重要秘書”,青瓦臺對外戰略企劃官金泰孝是釀成韓日軍事協定風波的主要“責任人”,他5日請辭的行為被執政黨稱為“恰當的判斷”。金泰孝被韓國媒體和學者批為“骨子里親日”,鼓吹朝鮮半島“有事”時日本可以幫忙,韓日應組成民主同盟,“像他這樣的人做不了韓國人,應送到日本去”。《韓民族新聞》評論說,韓國政壇有個特別的地方,雖然進步和保守兩派在多數問題上有分歧,但在對日問題上卻往往槍口一致對外,尤其是對日本歪曲歷史、走軍事大國道路和右傾化都會強烈譴責和高度警惕。《中央日報》6日評論稱,作為曾遭受日本帝國主義近40年殘酷殖民統治的韓國來說,日本軍事大國化將成為韓國的噩夢。
“在目前韓國國民情緒中,親日比親朝更讓人反感,如果被打上親日的標簽,就很難在政治上有起色。”這是《中央日報》2日的評論,金泰孝顯然驗證了這句話。對金泰孝的辭職,韓國《東亞日報》7日報道說,隨著本屆政府外交核心人物的離去,韓國對外政策有可能進行調整。有媒體分析說,在獨島(日本稱竹島)之爭、慰安婦問題、日本歪曲歷史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殖民統治賠償等涉及人權、歷史和領土的問題上,“日本的態度是韓國在處理韓日關系時必須考慮的重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