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炸彈襲擊點周邊建筑被嚴重損毀。 當天,大馬士革郊區一處停車場遭到汽車炸彈襲擊,造成至少10多人受傷。新華社發(哈西姆攝)
6月18日,備受關注的美俄兩國總統雙邊會晤并未就敘利亞問題達成一致,但以軍事手段最終解決敘利亞危機的“敘利亞模式”卻已進入實施倒計時。這種由“敘利亞人顛覆敘利亞政權”的新模式將由誰來實施?巴沙爾的最終命運又將如何,是下一個“薩利赫”還是又一個“卡扎菲”?
在敘復制“也門模式”缺少四大條件
作為左右敘利亞問題走向的兩大角色,美俄總統18日的會晤曾被視為國際社會解決敘利亞危機最后的政治努力。而眼下,奧巴馬與普京無功而返,或許也預示著非政治解決模式即將開始。
雖然美國曾向俄羅斯提出在敘利亞復制“也門模式”以緩解危局,但有分析稱,“也門模式”在敘利亞并沒有實施的可能。
“也門模式”是指現總統將權力移交給副總統,建立一個兼顧各派利益的臨時政府,總統獲得豁免權。但眼下的敘利亞卻缺少“也門模式”所必須的四大條件。
首先,盡管也門反對派拒絕與政府直接談判,但在薩利赫交權前,反對派與執政黨進行了長達數月的談判,為薩利赫最終交權做足準備。然而,在敘利亞,反對派迄今斷然拒絕與巴沙爾政權進行任何形式的接觸與對話。
其次,也門執政黨和反對派均同意任命薩利赫的副手執掌過渡時期的也門政府,也門人民也同意接納此人。但在敘利亞,幾乎所有的敘利亞高級官員均來自阿拉維派,他們強烈支持巴沙爾,擔心一旦巴沙爾倒臺,他們的集體利益會受損,甚至整個阿拉維派將遭清洗。因而,即便巴沙爾本人有意愿交權,阿拉維人也不會同意接受這種方式。
第三,也門作為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仰賴沙特阿拉伯等海合會國家的經濟支持,因而不得不接受這些國家的調停。相比之下,盡管敘利亞地緣戰略地位重要,但其與周邊幾大鄰國,包括黎巴嫩、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約旦等都分屬于不同的宗教派別,因而,這些國家在敘利亞有不同的戰略利益,他們的政治角力也增加了對話解決的難度。
第四,由于中東地區大國沙特出面接收薩利赫,保障了薩利赫的豁免權,令其最終放心交權;而眼下,就算巴沙爾同意下臺,下臺后能流亡到哪個國家都是個大問題。
上述這一切決定了“也門模式”在敘利亞復制的不可行性。
重演“利比亞戰爭”絕非易事
如果美歐不可能在敘利亞復制“也門模式”,那是否意味著西方將在不久的將來對敘利亞實施利比亞式的空襲大戰?
事實上,想在敘重演“利比亞戰爭”絕非易事。
首先,相較于利比亞,敘利亞的城市化程度要高得多,人口密集令北約對軍事打擊心懷忌憚。因為一旦北約對大馬士革或阿勒頗這樣的核心城市發動空襲,必然會造成平民的大量死傷,那么就很可能造成新的人道主義災難,這將讓高扛人道主義大旗的美歐背上制造“人道主義災難”的惡名。與此同時,敘利亞本已復雜的宗教與民族關系就可能為極端組織所利用,這一結果也完全不利于敘利亞局勢朝美歐所設計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