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到現在,石原聲稱的“購買”釣魚島事件在日本社會逐步發酵,輿論的關注集中于石原關于釣魚島的囂張言行,以及他所鼓動的日本右翼前往釣魚島“釣魚”等種種事件。然而,要看清這起綿延兩個月的“連續劇”真相,卻必須要對“主角”石原的險惡動機進行深入的分析,而不是被石原“牽著走”。
石原為什么要“購島”,初衷很簡單:炒作。石原已連續當選四次東京都知事,對于這個政治場上的老手而言,如果不轉換跑道,其政治生命在此屆任期結束后也許即告終結。因此,石原希望組建新黨,向日本國會進軍,在中央政界繼續其政治生命。然而日本輿論對“新黨”的關注點集中于大阪市長橋下徹率領的大阪維新之會,對石原極為忽視。如繼續缺乏關注,新黨就無從談起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石原拋出了“購買釣魚島”。
石原是老牌右翼政客,很清楚中日關系狀態好,像他這樣的政客就會被邊緣化。因此,對于右翼而言,挑動中日關系的矛盾,就成為他們爭取生存空間的不二法門。自2010年撞船事件之后,釣魚島成為中日關系中最敏感的話題,石原決定拿這個問題“開刀”,來吸引世人的目光。“購島”一事的難度之大,石原心里很清楚,但他并不在乎結果,他需要的是過程。正是通過近兩個月的不斷炒作,輿論對其“石原新黨”的期待度一下子越過了50%,而石原也儼然成為了右翼眼中的“民族英雄”。在此過程中,中國的輿論也受到了日本輿論的影響,石原囂張無恥的言行,一次次刺激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對于石原而言,這個效果是他最希望看到的。因為中日民眾間的心理越對立,他能夠操弄的空間越大,可操弄的話題也越多,他的政治身價也會水漲船高。因此,如果我們讓石原挑逗成功,則無異于陷入了他給中日兩國民眾布設好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