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系列外交努力的展開,一度劍拔弩張、頗有大打出手之勢的美伊關系走向緩和。本月23日,伊朗與中俄美等六國之間的核會談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舉行,會談主要圍繞伊朗鈾濃縮和核設施檢查等問題展開。
美伊各有顧忌傾向妥協
23日的會談,是在4月14日伊斯坦布爾第一輪會談結束時,相關國家約定的。當時,美國正在號召全世界與其共同制裁伊朗,伊朗也毫不示弱,雙方都喊了不少“狠話”,形勢再次向對抗方向發展。不過,第一輪會談后,各方均表示會談積極且具建設性,此后伊核危機開始降溫。5月21日,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干事天野之彌率代表團訪問伊朗,與伊朗外長薩利希、首席核談判代表賈利利及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阿巴西·達瓦尼舉行了會談。天野之彌22日返回維也納后說,國際原子能機構有望不久與伊朗就如何澄清伊核計劃中的未決問題達成相關協議。這被看作為23日的會談做了積極的鋪墊。
本輪會談是在伊核問題主要當事方——美國和伊朗均有妥協需求的情況下進行的。中東問題專家、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趙偉明表示,美國不愿現在與伊朗開戰,主要原因有三:第一,美軍在阿富汗、伊拉克的爛攤子還沒有收拾好,繼續在伊朗鋪攤子顯然不合時宜;第二,奧巴馬是以反戰總統的形象上臺執政的,再開辟戰場會危及其政治生命;第三,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對伊開戰可能會造成石油價格飛漲,危及復蘇勢頭脆弱的美國經濟,競選連任的奧巴馬不會選擇在這一時期采取軍事手段。同時,拉上歐、日等盟友,對伊朗實施前所未有的強大制裁已經使伊朗態度變軟,能在談判桌上有所收獲自然比打仗劃算,畢竟“兵兇戰危”。而伊朗面臨的美國、以色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尤其是此輪制裁,伊朗石油的大買家歐盟表示要完全切斷與其石油交易,這對伊朗是一記痛擊,迫使其作出妥協。
不過,這種妥協可能只是暫時的。伊朗聲稱自己的核開發完全是為了和平目的,是為了解決能源問題。可在美國看來,作為歐佩克第二大產油國,伊朗的這個借口實在荒唐。美國情報機構倒也認可,伊朗現在沒有重啟其2003年就中止了的核武器項目;但同時認為,伊朗雖然不是要馬上制造核武器,卻在謀求掌握與其相關的各種技術,以備隨時“實現突破”,這是不能容忍的。因此,雖然現在美國不愿動武,可一只眼始終盯住伊朗;而有“切膚之痛”的以色列更是多次聲稱要突襲伊朗核設施。眼前暫時的妥協與緩和能否延續到美國大選之后,還很難說。
會談可能達成實質內容
不過,就當前來說,巴格達會談還是比較樂觀的。繼第一輪談判確定了外交解決的積極氣氛后,美伊都不想前功盡棄,希望此輪會談達成一些實質性的成果。天野之彌訪伊,雙方達成協議,伊朗將向IAEA開放帕爾欽軍事基地(這里被西方懷疑與伊朗核武器研究關系密切),體現了伊朗的建設性姿態。本月,奧巴馬總統在會見土耳其總理時首次表示,可以接受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也是示好表現。美國的底線是伊朗絕不能發展核武器,而搞鈾濃縮“可以商量”;而伊朗的底線則是要維護其 “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雙方還是可以達成一些暫時的妥協。
當然,討價還價和條件互換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約研究員華黎明表示,伊朗可能在生產20%以上濃度的濃縮鈾問題上作出讓步 (該濃度的濃縮鈾被認為與核武器研究相關)以此換取西方放松制裁。美國為首的西方也可能“投桃報李”,取消或是緩和部分制裁項目。不過,伊核談判將是漸進的過程,期望一次會談解決所有問題,也是不現實的。(記者 王少喆 洪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