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于20日召開的北約芝加哥峰會注定是空前也很可能是絕后的“大峰會”,包括北約成員及參與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的共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代表將參加峰會,討論阿富汗這一“大問題”。然而,在“史上最大北約峰會”的喧囂中,卻夾雜著阿富汗傳來的復雜信號。
空前絕后的北約峰會
此次芝加哥峰會為什么會成為“史上最大的北約峰會”?因為此次峰會的首要議題是阿富汗“后2014”的安排問題。為“成功、有效”地討論這一問題,參與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的全部50個成員國,再加上未參加“國際安全援助部隊”的其他一些北約成員國,共約有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首腦與會。這不僅是北約歷史上空前的峰會,其規模也很有可能是“絕后”的。
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對本報記者說,北約未來面臨的挑戰已經不僅僅是來自傳統歐洲防區的挑戰,而且是來自全世界的挑戰,阿富汗就是北約跨出防區的一個重要例子。美國和北約“需要與更多的伙伴合作”。
美國的亞太盟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等國,因為在阿富汗安全與重建工作中“有功”,被邀請參加北約峰會。這也是這些國家“史上首次”參加北約峰會,美國把他們稱作是“芝加哥伙伴”。這是北約未來加強與亞太國家互動的新形態,也許將為北約“參與亞太”奠定基礎。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甚至是世界上最鐵桿的盟友以色列,卻并未出現在北約峰會的邀請名單之中。美國稱以色列“未參與任何北約任務,也沒有加入北約的意愿”。但此間媒體報道認為,以色列因2010年攔截加沙救援船,并殺害土耳其平民事件,與土耳其關系惡化,遭到北約成員國土耳其的抵制。
阿富汗:峰會首要議題
2014年美軍和北約撤出阿富汗之后,如何維護阿局勢穩定,保住并拓展此前北約軍事行動取得的成果,將是北約芝加哥峰會的首要議題。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表示,峰會“將是作出承諾的峰會”,承諾完成阿富汗的防務交接和支持阿富汗未來穩定。
在2010年的里斯本峰會上,北約已經同阿富汗達成協議,在2014年年底完成阿富汗的防務移交。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已經確定,將于2014年年底之前,撤出絕大部分戰斗部隊。目前,北約駐阿富汗部隊人數為13萬人,而美軍占了絕大部分,為9萬人。
5月1日,也就是美軍海豹突擊隊擊斃拉登一周年之際,美國總統奧巴馬突訪阿富汗,與阿總統卡爾扎伊正式簽署《美阿戰略伙伴關系協議》。這份有效期截至2024年的協議,為此次北約芝加哥峰會作了最后的鋪墊。阿富汗在協議中成為美國的“非北約主要盟國”。美國將在2014年后至2024年前在社會經濟、國防安全、制度建設等方面為阿富汗提供長期幫助,阿方則承諾美國可以在2014年撤軍期限之后,繼續在阿駐扎部隊、訓練阿軍并打擊“基地”組織。
留給芝加哥峰會余下的問題是,60多個國家在2014年后如何向阿富汗提供安全援助?責任如何劃分?最為關鍵的問題是,美國及其盟友如何分攤2014年之后每年將向阿安全部隊和警察提供的40億美元的援助資金。在歐洲危機深重、世界經濟增長前景不明的情況下,“掏腰包”勢必會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