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星島日報》27日報道,綜合目前各項最新的民意調查,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支持率領先共和黨熱門候選人羅姆尼約3.7個百分點,選情緊繃。不過,對于美國民眾而言,盡管共和黨初選連月來競爭激烈,但今年的總統大選似乎并沒引起他們更大的興趣。分析稱,缺乏真正選擇可能是美國民眾對大選冷淡最主要的原因。
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與《紐約時報》的最新聯合民調,與2008年同一時期相比,不關心美國總統選舉的選民由當年的8%上升至目前的22%;表示非常關注選情的選民則由4年前的55%降至43%。
美國選民對大選冷淡可能有多個原因。不過,這并不是因為經濟復蘇乏力,失業情況未見顯著改善,于是民眾受生計問題困擾,才對選舉提不起興趣。按常理,國家面對困難之時,民眾在求變心態下應對總統選舉更為關注。事實上,美國人也真的渴望改變。美聯社去年12月中公布一項民調顯示,有42%的選民認為奧巴馬不應該連任。這表明,過半數民眾期望有新人出現替代奧巴馬,但為何又如此不關心選情呢?缺乏真正選擇可能是最主要原因。
根據蓋洛普民調公司的統計數據,2010年,美國選民中31%是民主黨,29%是共和黨,38%是獨立無黨派人士,其余2%是各少數黨。因為民主黨內沒有人挑戰奧巴馬,所以31%的選民并沒有經歷真正的初選。至于占人數比例最多的無黨派選民,他們通常被標榜為關鍵選民, 因為他們的取向可以決定兩黨的勝負。而事實上在兩黨政治體制里,他們只有二手的選擇權。美國50個州中,只有20個準許無黨派選民參加初選投票;在可以投票的州里,由于他們不屬于注冊黨派,沒有推舉候選人的機制,基本上只能“被代表”,接受兩黨派出來的候選人。因此,連民主黨選民在內,高達69%的選民在今屆初選中其實沒法行使完整的選擇權。
美國共和黨選民同樣遇到選擇貧乏的困擾。共和黨之前有多位候選人角逐,從數月來反復的選情可以看出,沒有一位候選人能贏得大多數共和黨選民的認同。被認為最接近共和黨核心價值的桑托勒姆因資金問題無法展開攻勢,最后勝出的將是4年前就沒有被選民看上的億萬富翁羅姆尼。
美國總統選舉是自由開放的,誰都可以參選,理論上選民應該有足夠的選擇,做到選賢任能。通常認為,美式民主選舉機制的最大優點是現任做不好,可以在下屆選更好的人。可是,在現實操作層面,選舉制度本身同時也限制了選民選擇,更多時候選民只能選擇一個相對好一點的。
出現上述弊端首要原因是參選“門坎”越來越高。這里指的不是法規上的參選人資格。依法年滿36歲在美出生且連續居美14年者,均有參選總統的資格。可是,美國選舉已演變成為全球最昂貴的公關宣傳戰,有志向參選者都必先要考慮經費來源,這令候選人無可避免地必先要取得政治利益集團認可。奧巴馬陣營最近宣布籌款目標是7.5億美元,羅姆尼一方立即放言說要籌8億美元,估計今屆總統競選開支將再創紀錄。上述數字只是兩黨候選人個人籌款目標,政黨和利益團體還會投入巨額資金助選,2008年總統競選的總開支便高達24億美元。金錢政治讓財團、政黨機器和工會等利益集團,在選舉制度中占有不成比例的影響力。
而現任總統因為擁有政治資本優勢,順理成章地成為金主的首選。美國歷史上只有5位在任總統爭取提名連任而不成功,且全都發生在100余年前的19世紀。兩黨制本身已使民眾的選擇局限于非此即彼,再加上現任者自動成為候選人,民眾的實質選擇權利又被削去了一半。選舉與金錢掛鉤,以及政治資源的壟斷,已嚴重窒息了美國民眾的真正選舉權,其對民主構成的威脅必須受到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