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日世行和IMF會議會場 新華社 發
為期3天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2012春季會議22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落下帷幕,本次會議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擴容增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彰顯了國際社會確保全球金融穩定的堅定決心。
寄望“華盛頓時刻”
IMF總裁拉加德在本次會議開幕前曾說,期待著一個“華盛頓時刻”。拉加德所說的“華盛頓時刻”是相對于2009年的“倫敦時刻”而言的,當時正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際,20國集團的領導人以及財長、央行行長等先后聚集倫敦,共商合作應對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彰顯了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危機的決心和力量。
如今,全球經濟復蘇緩慢,歐債危機更有蔓延的趨勢,構筑全球金融安全體系更是迫在眉睫。本次會議在這一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獲得了部分成員國增資承諾,數額總計超過4300億美元。拉加德指出,這一增資額度使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可貸資金幾乎擴大了一倍,顯示出了國際社會確保全球金融穩定以及促使世界經濟更加穩健復蘇的強烈意愿。
關注份額比重調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改革是本次春季會議的一個重要議題。根據2010年通過的改革方案,成員國的份額比重將進行調整,其中約6%的份額將由發達經濟體向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轉移。此外,在執行董事會組成方面,歐洲國家將讓出兩個席位,以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執董會的代表性。然而,截至目前,要達到這兩個目標仍有相當的距離。對此,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發表公報,重申要在今年年底的會議前完成2010年確定的改革目標,并承諾在明年1月前完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公式的全面審查工作,在2014年1月前完成下一輪檢查。
“平衡”含義各地不同
與會的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也都對未來的復蘇與發展模式各抒己見,他們都非常強調一個詞:“平衡”,但是對于不同的地區卻有著不同的含義。在歐洲和美國,這意味著要在削減財政赤字與刺激經濟發展之間找到平衡;對于亞太和一些新興經濟體來說,則意味著從投資型增長向消費性增長的增長模式轉變;而對于非洲等一些不發達地區而言,則是從依賴于外來的援助向著內部發展及本地區間合作的轉變。世行行長佐利克還特別強調在加強全球金融防火墻的同時,更要構筑全球社會保障安全體系。(呂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