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現任行長羅伯特·佐利克2月15日宣布今年6月任期屆滿后不再尋求連任之后,下任掌門人交接花落誰家便在世行華盛頓總部掀起熱議。
3月23日,世界銀行宣布,來自美國的金辰勇、尼日利亞的恩戈齊·奧孔喬-伊韋拉和哥倫比亞的何塞·安東尼奧·奧坎波將角逐世行新行長。世行在23日聲明中說,未來幾周,世行將在華盛頓對3名候選人進行面試,初步定于在今年4月春季會議前通過執董會達成共識的方式選出新行長。
從世行敲定的這三位候選者背景來看,意味著自世行1945年成立以來,首次有其他國家的候選人與美國提名的人選公開競爭,也是發展中國家首次向世行行長寶座發起挑戰。26日,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表示,美國提名的世界銀行行長人選金辰勇在國際上將贏得廣泛支持,盡管將首次面臨來自新興經濟體候選人的挑戰。
格局 三名候選人打破了清一色的“白人血統”
據悉,在上述3名最終落定的候選人中,韓裔美籍醫學專家、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校長金辰勇博士,是在23日世行行長提名截止日當天,由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
有人認為,盡管由美國人“世襲”這一全球重要經濟發展機構掌門人的傳統仍未因此打破,但奧巴馬政府的提名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首先,金辰勇將是世界銀行自1944年成立以來第一位即將坐上行長寶座的亞裔人士。此前的歷任行長都是清一色的白人血統。其次,作為全球至關重要的國際經濟機構,世行將首次迎來一位來自衛生領域的掌門人。第三,美國提名的世行行長人選首次面臨來自發展中國家候選人的“挑戰”。
此外,前世行常務副行長、現任尼日利亞經濟統籌和財政部長恩戈齊·奧孔喬-伊韋拉,是由南非等國提名;哥倫比亞前財政部長、現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何塞·安東尼奧·奧坎波,是由巴西等國提名。
目前金辰勇已經得到法國、加拿大及韓國的支持。韓國總統府發言人樸正河24日對此表示“熱烈歡迎”。而韓國YTN電視臺則直接稱,金辰勇被“內定”為下任世行總裁,顯示了中國等亞洲國家在國際社會力量版圖的崛起,并標志著世界三大權力機構(聯合國、世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首腦中,韓國人占據兩個。
分析 美國提名亞裔為了“團結”發展中國家?
有分析稱,候選人都來自新興經濟體顯示中國、印度、南非、巴西和俄羅斯等國試圖利用其漸強的經濟影響力,打破世行行長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職位的遴選程序。
而韓國《朝鮮日報》則稱奧巴馬此舉是出“妙招”應對新興國家的不滿。因為在此次選舉世行行長過程中,新興市場國家表現出團結一致的跡象,讓美國感到頭疼。專家分析稱,美國提名金辰勇是為了守住行長職位,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平息新興市場國家的抗議。《華爾街日報》指出,奧巴馬政府最終舍棄多位資歷很深的現任和前任美國高官,別出心裁地選定一位擁有亞裔背景的衛生專家出任世行行長,多少有些“團結”發展中國家的味道。
世行是西方主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重要支柱,其最大股東國是美國。自成立以來,其行長一職不僅被“美國世襲”,而且被視為華盛頓和華爾街的“自留地”。
據統計,世行經歷了11位行長,包括現任行長佐利克在內,全部是“非富即貴”的美國男性,并帶有明顯的美國國內黨派政治色彩,時任民主黨或共和黨總統通常會提名本黨陣營的高官出任該職。正因如此,隨著新興經濟體的迅速崛起并在世界經濟中發揮日趨重要的作用,發展中國家要求更大發言權的呼聲正日益強烈。
“世行挑選入圍候選人的標準,與IMF理事會任命拉加德為總裁的程序相似”。世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布吉尼翁和前高級副行長斯特恩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候選人作為經濟政策制定者應有杰出的履歷、出色的專業背景、熟悉銀行和金融業、擁有外交和管理技巧。
對金辰勇的提名,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終身教授蘭特·普里切特(Lant Pritchett)卻稱這是“一個糟糕的主意”,普里切特曾在世行服務17年。甚至其不無諷刺地說:“要說這個人最有資格領導世界銀行,你都沒辦法不笑出聲來。”
彭博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金辰勇如果獲得任命,其領導大型國際機構的能力將受到考驗。目前,世行在全球擁有超1000名雇員,一些發展中國家吸引大量國際私人資本,中國也對非洲進行了大量投資,在此情況下,金辰勇需重新定位世行角色和發展方向。
預測 誰出資多誰有發言權 估計還是美國說了算
俄羅斯“復興資本”投資公司經濟師恰卡洛夫對“公平競爭”表示懷疑,認為美國在同意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由歐洲人擔任的情況下,最后還會把世行行長的位置留給自己。
“非美國人當選世行掌門人的可能性依然很小。”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劉衛東表示出他的擔心,“因為從歷史上看,似乎約定俗成是世行由美國人來把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由歐洲人坐莊。”劉衛東認為,這似乎已經成為國際管理機構瓜分利益格局的一種默契,就世界銀行來說,肯定是注資最多的國家最有發言權,金磚國家還沒有實力去挑戰。
“世行行長的競爭改變了美國人上演獨角戲的局面,但從實質上看,仍難以改變美國人把持世界銀行的局面。”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政治所副研究員李眾敏認為,這是由世行執行董事會結構及其投票權決定的。行長的最終人選將由25個執行董事投票選出,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執行董事總共只擁有世行30.68%的投票權。所以不出意外,來自美國的候選人仍可穩坐行長寶座。但是,由于發展中國家人選的出現,可能會迫使美國進一步考慮改革世行現有的體制,或者增加世行對發展中國家的關注。
有分析回顧,世行近十年來的業績并不理想。在2003年至2010年間,世行有一半時間虧損,從資產回報率來看,世行的經營績效明顯比其他多邊開發機構差。在這一背景下,世行在近幾年調整了業務方向,增加了對中國、印尼、越南等新興市場國家的貸款,使其業績有所改善。從改善世行的經營績效看,新的行長肯定要繼續這一調整方向。(記者 謝夢 實習生 陳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