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3月19日報道稱,希臘總理帕帕季莫斯表示,希臘經濟的螺旋式下滑只是暫時的,政府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這是希臘主權債務的最后一次重組”。
此前,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首席執行官雷格林也曾表示,希臘在獲得第二輪規模1300億歐元的金融救助貸款后,債務危機有緩解跡象,歐元區應對債務危機的策略制止了危機蔓延。然而,從近來市場的反應看,投資者憂喜參半。歐債危機就此走上“終結之路”,還是進入了“中場休息”?
在希臘與私人債權人完成1770億歐元的證券置換之后,歐元區財長終于向希臘第二輪救助方案開了綠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已批準向希臘提供280億歐元貸款,其中約100億歐元為第一輪救助計劃中所剩余而未撥付的貸款。第二輪救助方案使希臘躲過了無序違約的厄運,并繼續留在歐元區。希臘政府稱之為“歷史性協議”,為希臘最終走出危機提供了機遇,財長韋尼澤洛斯甚至還樂觀預計2013年希臘經濟將恢復增長。
其實,希臘獲得第二輪救助只能解燃眉之急,未來風險和挑戰依然嚴峻。首先,面對民眾的抵觸,政府承諾的財政緊縮和結構改革措施能否真正落實到位還是未知數。其次,經濟連年衰退,失去造血功能的政府只能靠借新債來還舊債,每年僅利息就得支付大約160億歐元。此間一些分析家也認為,目前的解決方案無法根治希臘債務問題,該國經濟長期處于衰退狀況,失業率高達21%,在減記1050億歐元債務之后,債務水平仍遠遠高于其國內經濟產值。希臘能否以一個具備償債能力的主權國家形象重返市場仍存在很大疑問。
希臘暫時躲過破產一劫,也在某種程度上減弱了其危機向其它歐債國家蔓延的態勢。然而,解決歐債危機之路依然荊棘叢生。例如,由于歐盟允許西班牙將2012年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由原定的4.4%提高到5.3%,法國總統候選人奧朗德已表示,如果當選,他將就歐元區財政公約進行重新談判。愛爾蘭則將對財政公約舉行公投。這讓歐盟峰會剛剛簽署的財政公約面臨成為“空頭”承諾的危險,而該公約則被視為歐盟在加強財政一體化、最終建立財政聯盟方面的重要舉措。此外,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的緊縮財政困難重重,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嚴重衰退,或許會成為未來危機的暴風眼。再則,作為救助工具的歐洲金融“防火墻”能否得以加固,由于德國等國還未松口,所以仍然存在不確定性,而這則是IMF增資的前提條件。
看來,希臘獲得第二輪救助似乎意味著歐債危機只是進入“中場休息”,難言“拐點”到來,下半場依然是一場苦戰。而根治歐債危機的關鍵則在于加大財政一體化力度、解決歐元區內部經濟發展的失衡問題和提高整體競爭力。(記者 張亮 吳樂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