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給日本及世界經濟造成重創核污染需重金解決拖累恢復速度
2012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一周年。影響的“余震”還在不斷沖擊著日本經濟、社會各領域。并且隨著國際間外貿的緊密程度沖擊著中國乃至世界經濟,一年后再度回眸,經濟震蕩余威猶在,據專家推算,日本大地震經濟影響的消除至少需要十年時間。
一年前,地震、海嘯加上由此引發的核泄漏事故的合力打擊,將本已脆弱的日本經濟進一步拖入谷底。核泄漏不僅對日本的工業生產、電力供應造成了嚴重影響,同時也令日本農業、食品加工和出口受到沖擊。時至今日,作為日本經濟命脈的出口以及疲弱的內需表現都令人堪憂,仍有超過10萬從福島撤離的民眾住在簡易的安置房里。
數據顯示,在2011年的四個季度里,日本GDP的環比增速分別為-1.8%、-0.3%、1.7%和-0.2%。其中,去年第一、二季度的經濟衰退主要是因供應鏈破壞導致企業產能遭遇毀滅性打擊。而日本民眾對政府災后重建過程中的表現頻頻失望,日本國內對核電處理結果的抗議游行不斷。
67%大企業恢復到震前的水平
路透社表示,日本執政黨和在野黨在過去一年以罕有的合作姿態推出了巨額重建資金,如果不出意外,日本經濟有望在未來幾個月內恢復至地震前水平。
“發生3·11大地震后,日本肯定不可能一下子恢復到戰前的水平。有人算過這筆經濟賬,各方面恢復起碼需要100兆日元的災后重建。而日本一年的GDP就500兆,重建就要占去1/5,顯然資金是不夠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東方語言文化學院院長陳多友說,日本畢竟是經濟大國,也具備雄厚的資本能力和海外資金補充,雖然不會像我們期待的恢復那么快,但是日本經濟恢復得益于產業鏈條和科技等核心的東西。雖然東北地區只占日本GDP的3%、4%,但是這個地區是核電、汽車的重工業基地,地位不可取代。
陳多友指出,產業省最近進行了大型企業調查,發現截至去年7月1日,受災東北地區有67%的大企業都恢復到賺錢的水平,受到重振計劃的影響,13%建材食品企業還有所增長,制造業在逐步地恢復。產業省在137家受災的原材料、零部件企業調查,發現68%的企業已經恢復到震前水平,甚至有15%的企業認為比震前還要好。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的《世界經濟黃皮書》顯示,在“3·11大地震”之前的2011年2月,日本企業景氣指數和中小企業景氣指數分別為106.8和46.6,到2011年6月和7月,日本企業景氣指數已經恢復并超過地震之前的水平,分別為109.3和109.0;同期,中小企業景氣指數分別為43.1和47.1,分別為震前的92.5%和101.1%。
盡管如此,日本經濟復蘇的前景仍不樂觀。一方面,從目前日本的經濟現狀看,仍處于過度依賴出口的狀態。加上日元匯率持續升值,令日本出口創出較大幅度的負增長,并出現了30多年以來的首次貿易逆差,逆差總額高達340億美元。很多日本企業抱怨日元加速升值使日本的出口條件惡化。
另一方面,整個賑災過程中暴露出來的政府與企業間協調脫節、反應緩慢、信息滯后等負面情況至今仍被人詬病。美國《華爾街日報》表示,災難的沖擊感仍是那么的強烈。不只是受災地區,整個日本都在經歷陣痛。在東北部地區,失業、失望和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這是災區民眾共同的感受。日本政府正在支出超過20萬億日元來重建東日本,但是這將使得原本負擔很重的政府債務變得更加危如累卵。
美國《華盛頓郵報》預測,一個全面的復蘇將會經歷10年。在此期間,災區民眾還須忍受當前這種不確定性的狀態。
為刺激疲弱的本國經濟,解決災后復興所需的資金缺口,日本在節約開支方面實施了諸多措施,繼2月23日日本眾議院通過國家公務員降薪法案后,削減議員年費又被列入了議事日程。下一步,預計在3月底消費稅增值稅相關法案將被提出。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近期表示,本屆政府為了通過稅法將不惜解散眾議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