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聯合報》12日報道,日本東北大地震11日滿一周年,雖然災民與投資企業努力復興,但是重建腳步緩慢,加上核電站事故的影響,整體進度只完成兩成左右。
巖手縣前知事、現任野村綜合研究所顧問增田寬說:“整體的復興,只完成了兩成。”
受災嚴重的宮城縣氣仙沼市,雖然掉落的電線桿、道路旁的廢棄瓦礫都已清理干凈,不過與地震前的原貌還是有很大的距離。
宮城縣人士說:“完全復舊,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
受到地震、海嘯與核災“三重災害”的福島縣,現在還處于深淵,當地農民所生產的稻米、牛肉、松茸、牛只的糧草等,都被檢查出來受輻射污染,讓只要打有“福島”字樣的農產品,就被當作是洪水猛獸,在市場上遭嚴重排斥。
受災地的瓦礫處理,阻礙了受災地復興的速度。據調查,宮城縣等三縣到3月5日的瓦礫垃圾處理,只進行了6%左右,包括東京、青森等三個縣市表明愿意代為分攤處理瓦礫問題,但其它地方則受居民壓力,對接受災區瓦礫依舊猶豫。
日本環境廳發表的調查說,巖手、宮城、福島三縣合計的瓦礫數量達2252.8萬噸,目前只處理了142.4萬噸。各地方自治體都有處理瓦礫的設施,但是一聽說瓦礫含有輻射,許多居民群起反對,地方機關都打退堂鼓。
福島核災在日本形成一種新歧視:對接觸過輻射者投以異樣眼光。
日本各地都流傳讓福島人氣餒的故事:加油站不準掛福島牌照的車輛進入、福島女性發現婚禮無故取消、就算驗證百分之百無害,顧客仍不肯購買福島產品。
日本是唯一曾受原子彈轟炸的國家,對輻射格外敏感。在廣島原子彈爆炸后,許多婦女嫁不出去,就是因為被貼上輻射標簽。現在這種社會烙印似乎再度浮現。
日本社會學家也注意到,從福島核禁區疏散的居民在東京動輒得咎,鄰居常常抱怨他們制造噪音或油煙,其實骨子里是擔心輻射。
來自福島核禁區邊緣的一位公務員說:“他一進辦公室,同事會說‘輻射來了’,然后躲得遠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