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媒體階段性地“熱議”美國對伊朗動武計劃,近年來已重復多次。只不過這次的主角換成了以色列。
由于以色列一直將伊朗視為“生存威脅”,表現出的單獨對伊朗核設施實施軍事打擊的意愿也一直頗為強烈。特別是隨著伊朗與西方國家及以色列的緊張關系不斷升級,以色列軍政高層都表示將不惜一戰。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甚至表示,是否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只有以色列才有最終決定權。凡此種種,除了使伊朗核危機火上澆油外,也加劇了美英對以色列準備單方面打擊伊朗的擔憂。
從戰略上看,美國及西方國家不會放任以色列單獨采取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行動
事實上,美國官方一直對以色列領導人所發表的關于準備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言論感到擔憂。美參聯會主席鄧普西曾表示,以色列不要對伊朗核設施發動攻擊,這樣的行動還為時過早并將導致不良后果。英國外長黑格也表示,以色列此時襲擊伊朗是“不明智的”舉動。對此,奧巴馬則稱,“海灣地區內任何額外的軍事活動都是具有破壞性的”。
美國及西方國家極力阻止以色列對伊朗動武,并不是不想運用軍事手段解決伊核問題,只是覺得時機并不成熟。特別是對于正處在大選之年這一敏感時期的奧巴馬政府來說,頭等要務是提振經濟、確保連任,如果被以色列拖入中東地區又一場危險的軍事游戲中,顯然是奧巴馬最不愿看到的結局。因為,只要以色列打響對伊朗的第一槍,美國人無論情愿與否,都會或明或暗地參與進來。
當前,由于美國經濟形勢依舊嚴峻,五角大樓在不得不大幅壓縮國防開支的情況下,大規模對外軍事行動不可避免地會有所收斂。伊朗畢竟不同于伊拉克、利比亞,究竟選擇何種作戰手段達成戰略需求,美國人自己也舉棋不定。一旦和伊朗開戰,戰爭持續到何時也不只是由美國說了算,相反,伊朗卻可以將戰爭持續地拖下去。顯然,正千方百計想脫離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泥潭、同時面臨預算削減巨大壓力的奧巴馬政府并不想再因為以色列而陷入另一場戰爭。
從技戰術上看,以色列對伊朗這塊“硬骨頭”未必啃得動
從近幾年實施防空演練的力度來看,以色列確實一直在為可能出現的與伊朗的軍事對抗做準備。早在30年前,以色列空軍就曾出動14架飛機成功地實施了代號為“巴比倫行動”的“定點清除”,以偷襲手段摧毀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東南約20公里處造價約4億美元的核反應堆。
如今,以色列能否將在伊拉克的成功經驗復制到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軍事行動中,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的因素。30年前的戰例既為成功者留下了經驗,也為包括伊朗等與以色列敵對的國家提供了教訓。伊朗核計劃的規劃者顯然考慮到了類似于“巴比倫行動”那樣的軍事打擊的可能性,其核設施布局和建設具有明顯的防備定點清除的特點。
首先,是能不能到達的問題。以色列不與伊朗接壤,若要攻擊伊朗,空軍編隊必須穿越約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敘利亞或土耳其領空。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國家是否會對以軍開放領空。此外,如果要在1600公里外的伊朗上空發動對地攻擊,以色列戰機還必須要在中途進行空中加油。此外,以色列還需要用電子戰飛機偵察伊朗的空防,破壞其雷達系統,為襲擊創造安全的空中走廊。
其次,是到了好不好打的問題。防空能力一直是伊朗核計劃強調的重點。與1981年伊拉克的核設施處于露天狀態不同,為防備可能的軍事攻擊,伊朗不僅將其鈾濃縮設施建設在深達15米的地下,而且周圍布置了密集的防空火力。因此,定點清除難度將進一步增加。
第三,30年前,伊拉克僅有一座建設中的核反應堆,而如今,伊朗至少有15座已經申報了的核設施,分布地點涵蓋了從伊朗西南瀕臨波斯灣的地區一直到中北部。其數量之多顯然具有防備外部軍事打擊的考慮。即使以色列空軍有能力一次性“定點清除”某一處核設施,但能否同時對多點目標進行“定點清除”卻值得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