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日本訪問的以色列國防部長巴拉克16日稱,如果制裁伊朗未取得效果,將不惜先發制人攻擊伊朗核設施。
針對伊朗15日宣布開發出提高鈾濃縮效率的新型離心機,巴拉克說,伊朗在欺騙世界,目的是為了擁有核武裝。
最近,以色列更換了國防軍戰略部部長,并派外長利伯曼訪問美國。以此同時,伊朗聲稱為其核反應堆加注國產核燃料。一系列重要事件與伊朗核問題密切相關,國際輿論紛傳以色列可能襲擊伊朗核設施。那么,以色列究竟能否通過定點清除一勞永逸地解決伊核問題呢?
以色列歷史上不乏成功的定點清除敵對國家核設施的戰例,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軍定點清除伊拉克核設施的“巴比倫行動”的成功戰例,依然是鼓舞以色列國防軍實施類似行動的動力。但以色列能否將在伊拉克的成功經驗復制到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軍事行動中,仍然是未知數。30年前的戰例既為成功者留下了經驗,也為包括伊朗等與以色列敵對的國家提供了教訓。伊朗核計劃的規劃者顯然考慮到了類似于“巴比倫行動”那樣的軍事打擊的可能性,其核設施布局和建設具有明顯的防備定點清除的特點。
30年前的伊拉克僅有一座由外國援助、且正在建設中的核反應堆,而2011年的伊朗至少有15座已經申報了的核設施,分布地點包括布什爾的核電站、納坦茲的鈾濃縮設施、伊斯法罕的鈾轉換工廠、阿拉克的重水反應堆、庫姆的鈾濃縮設施以及德黑蘭大學實驗用反應堆等,涵蓋范圍從伊朗西南瀕臨波斯灣的地區一直到中北部。從這些核設施的建設規劃來看,其數量之多顯然具有防備外部軍事打擊的考慮。以色列空軍固然有能力一次性完成對某一處伊朗核設施的打擊,但能否一次性摧毀多個目標,或能夠第二次、第三次進行類似的襲擊,則值得懷疑。
防空能力強則是伊朗核計劃的另一個特點。以納坦茲為例,為防備可能的軍事攻擊,伊朗不僅將其鈾濃縮設施建設在深達15米的地下,而且周圍布置了密集的防空火力。而1981年伊拉克的核設施則處于露天狀態。最近一段時間,隨著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聲音日漸高漲,伊朗官員表示,伊朗有可能將其鈾濃縮設施轉移至更加隱蔽的地區。如此,定點清除難度將進一步增加。
即使以色列單獨,或與美國聯合,通過一次或數次定點打擊行動,摧毀伊朗的部分或全部核設施,也不可能根本解除伊朗核能力。1981年的伊拉克雖有核計劃,但并不具有自主的核能力,而伊朗的情況顯然不一樣。由于技術縱向和橫向擴散等原因,伊朗已經掌握提取純度為20%的濃縮鈾的能力。伊朗既具有進行此類活動的科學家,也掌握了技術。以色列和美國固然能夠摧毀象征核能力的有形核設施,從而延緩伊朗發展核能力的進程,但幾無可能消滅伊朗已掌握的無形核能力。美國國防部長強調,軍事打擊至多只能延緩伊朗核能力三年,是有道理的。
需要指出的是,定點打擊還有可能使得以色列面臨長期的道德負擔。1981年的伊拉克核設施尚處于建設階段,而伊朗的核設施已經進入運行狀態。因地震和海嘯引發的日本核泄漏事故尚且引起周邊鄰國的強烈不滿。任何針對伊朗核設施的攻擊均有可能人為導致大規模的核泄漏事故,不僅將給伊朗本國的國民、周邊的海灣國家和中亞國家帶來核輻射風險,而且將給以色列造成強大的外交壓力和道德負擔。
當然,另一方面,以色列有強烈的意愿實施定點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計劃。伊朗所推行的激進反以政策使以色列有理由對其核計劃感到擔憂,猶太民族屢遭迫害的歷史以及以色列的國土面積狹小等地理特點,則進一步加強了以色列的不安全感。因此,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的可能性隨時存在。
然而,如果以色列一意孤行,那么伊核問題、乃至整個中東地區形勢,將呈現非常復雜的前景。(金良祥 作者為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中心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