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屆中歐領導人會晤近日在京舉行。這是繼今年2月初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后,中歐交往中又一盛事。有人認為,這是歐洲人來華求助解決歐債問題。但這一說法并不全面。在目前深刻調整的世界格局中,中歐都處于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通過雙方高層的積極有效互動,可為更趨成熟、密切的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適時注入新的內涵和動力。
對于進一步發展中歐戰略伙伴關系,我們需要從歷史、全球與戰略等多個維度予以理解與把握。
從歷史維度看,中歐關系隨著歐洲一體化的深化而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歐洲受到了巨大沖擊,其主權債務危機至今尚未解決。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歐洲一體化正是應危機而生、借危機而進的,歐洲領導人具有解決危機的政治能力和超越危機的戰略思維。歐盟已在內部協調緊縮性財政政策、適時采取可持續性增長措施,并力圖從外部調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各種國際機制及相關國家的力量,在走出危機過程中完善區域治理、深化一體化,壯大自己的力量,甚至營建新階段“歐洲模式”下的對外戰略關系。快速發展中的中國通過多種渠道積極參與歐債問題的解決,既對緩解歐債危機有所裨益,更是對歐洲力量發展、中歐關系發展機遇的深刻洞察與積極作為。
從全球維度看,中歐關系的發展有助于中美歐大三邊關系的相對平衡。今年舉辦中歐峰會的時候,又是中美領導人會晤之期,這應該是一種巧合,但也反映了中國作為新興大國深度融入國際社會、參與全球事務的現狀,以及發展好重要雙邊關系,對于中美歐這些力量乃至整個世界的積極意義。目前來看,一個多極化的世界將有助于帶來和平、穩定與繁榮,近些年學者們十分關注的中美歐三邊關系中的中歐這條短邊需要在將來得到增強。
從戰略維度看,中歐關系需要在各具體領域都得到進一步磨合,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關系才能最終達到一定高度。中歐正在成為對方的最大貿易伙伴,經貿是中歐關系的基礎。但經貿關系的強大并不等于摩擦的減少,也不會必然帶來在安全政治、社會文化等領域的密切合作。中歐在不少問題上的看法存在差異。事實上,歐洲內部對華看法也不盡相同,但主流觀點是積極的。隨著中歐雙方交流對話的擴大,如2012年成為“中歐文化對話年”、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將成為伙伴關系的 “第三支柱”,這種差異將趨于縮小。
溫家寶總理曾指出,發展中歐戰略伙伴關系的目標是“推進雙方的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合作,并使這種合作具有長遠性和穩定性,達到政治互信、經濟互補、文化互通、民間互往,實現中歐長期友好相處、共同發展”。中歐關系的發展近年來經歷了一些波折,但對中歐戰略伙伴關系的長期發展并無大礙,構建更趨成熟的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適逢其時。(上海歐洲學會咨詢部主任 楊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