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1月1日文章】題:從以自我為先的一年里學到的教訓(作者格蕾琴·摩根遜)
活到老學到老,2011年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時刻,我們應該好好吸取經驗教訓。
有的事我們已經知道了。比如說銀行喜歡大而不倒給它們帶來的好處,它們會厚顏無恥地給自己找借口繼續(xù)從事高風險投資,仍然保持危險性很高的大規(guī)模。這一點壓根兒不令人意外。“正面是我們贏,反面是你們輸”的模式有很多有利之處,至少對凌駕在制度之上的主管們而言是這樣的。
以下這個教訓我們不需要再重新學習了。對流氓公司征收罰金,它們的律師費從來都不是由自己錢包付賬。保險公司和股東是最后付賬人。這對那些以自我為先的人來說又是一場勝利。
如果你的公司經營非常不善最后要由聯(lián)邦政府接手怎么辦?不用擔心,納稅人可能連律師費都替你付了。看看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公司:自從2008年政府接管這兩家公司以來,納稅人已經為公司主管預付了7300萬美元的律師費和調查費。
我們一遍又一遍學到的另一個教訓是:政府總是把嚴厲的政策拖到明天才執(zhí)行。“拖字訣”更為有趣,而且更有利可圖,對有連任考慮的政客而言尤其如此。
人們總是會一而再地相信華盛頓的政客。去年也不例外。就在2011年年末,共和黨和民主黨同意將薪資稅減稅延期2個月。幫助填補這筆開支的是房地美和房利美加收的抵押保證金360億美元。
當然了,羊毛出在羊身上,這360億美元最終會由借款人埋單。利用房地美和房利美作為來錢渠道是一個有力信號:這兩家房地產公司的損失讓納稅人迄今為止已經付出了1500億美元,這沒關系。很多美國人希望這兩家公司趕緊關門,這也沒關系。只要房地美和房利美被視為存錢罐,政府將之關門大吉的可能性很低。看來這些由納稅人供養(yǎng)的、對我們經濟造成極大傷害的毒瘤還會繼續(xù)生存下去。
在2011年里,金融危機的丑陋矛盾體現得愈發(fā)明顯。我們政府推動某些美國人做上自己當房主的美夢,這些人大多是少數民族群體、低收入者、外來移民和其他之前會被市場拒之門外的人———恰恰是這些人受到喪失抵押品贖回權浪潮的沖擊最大。
華盛頓政府推動人們購房的舉動為兩家公司轉讓高風險棘手貸款打開了大門,讓大多數最容易受影響的人陷入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