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至9日,歐盟27國領導人將再次齊聚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就修改歐盟有關條約、加強經濟和貨幣聯盟問題進行討論,以應對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
嚴峻的外部形勢提前給這次意義非同尋常的歐盟峰會貼上了“拯救歐元”關鍵一役的標簽。峰會前一夜,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將歐盟長期信用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標普擔心在歐元區政治、金融和貨幣問題日益惡化的背景下,歐元區主權國家以及歐盟未來的發債融資能力可能受到沖擊。此前,標普剛剛將歐元區15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列入“前景展望負面”觀察名單。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道,時間已經不允許歐盟領導人繼續采取“抹稀泥”的方式來應付歐債危機,是時候“動真格”的了。
“動真格”就意味著歐盟領導人必須“求同存異”,化解以下三大分歧。
分歧一:“紀律”VS“和諧”
以德國為首的北歐國家希望歐元區的其他國家能夠實施更為嚴謹的財政政策,期望修改歐盟條約后,對違反財政“紀律”的國家自動實施處罰措施;南歐國家對此明顯持有異議,這些國家更希望在內部尋求“和諧”,期待構建足夠強大的“防火墻”來抵御危機的擴散發展。
分歧二:“歐元區成員”VS“非歐元區成員”
更為嚴謹的歐元區“財政聯盟”有可能對非歐元區的歐盟成員造成影響,使他們失去部分話語權。歐盟27國成員中,英國、丹麥等10國沒有加入歐元區。英國首相卡梅倫就表示,如果不能保護英國的利益,他將拒絕簽署任何旨在解決歐元區債務危機的新歐盟條約。
分歧三:“歐盟派”VS“地方派”
法國、英國是“地方派”的代表,他們不希望歐盟凌駕于各國議會,在各國的財政預算等方面有太大的權利。他們認為,各國的財政預算完全應該由各國的議會來做定論。德國明顯支持“歐盟派”,這次歐債危機使德國人清醒地認識到,必須有效地控制住歐元區各國的赤字規模,歐盟應該在決定各國財政預算方面擴大話語權。
10月26日召開的歐盟峰會,歐元區領導人就解決歐債危機“徹夜長談”,經過10小時的“馬拉松”式談判才拋出解決歐債危機新方案。此番歐洲領導人再次聚首“拯救歐元”,“馬拉松”式的談判可能再現。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德國政府官員在接受歐洲媒體采訪時就表示,歐盟領導人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來化解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