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11月4日,韓國在包括韓朝爭議地區的范圍內舉行了代號為“護國軍演”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參演兵力多達14萬,占其總兵力的21%。
雖然“護國軍演”是韓國每年11月前后安排的例行性軍事演習,但這次的例行中卻有例外。在半島緊張局勢雖有緩和趨勢,但仍未完全走出陰霾的背景下,此次軍演不僅規模大大超過了往年,而且還在有爭議區域舉行。更引人關注的是,美國國防部長在軍演之前訪問了韓國,并發表了強硬的講話。那么,韓國此次例行中有例外的“護國軍演”對半島局勢有何影響呢?
大規模軍演是國家用非戰爭手段實現戰略意愿的重要手段,其調整變化絕非出于單一軍事目的,尤其是演習地域調整在有爭議地區的大規模軍演更是如此。韓國例行的“護國軍演”今年突然調整,自然源于多方考慮。
顯示武力、威懾朝鮮是韓國此次軍演例行中有例外的首要因素。長期以來,韓國都將軍演作為遏制、威懾朝鮮的重要手段,始于1996年的“護國軍演”就是這個指導思想下的具體行動之一。而去年因軍演導致的“天安艦事件”、“延坪島炮擊事件”使韓國顏面掃地。為了重拾尊嚴,表明其用武力捍衛領土的決心,韓國需要在其跌倒的地方加大武力威懾的規模。
為此,自延坪島炮擊事件以來,韓國先后舉行了多次軍演。2月份的“金色眼鏡蛇”、3月份的“關鍵決心”和“禿鷲”、5月份的“登陸演習”、8月份的乙支自由衛士”、加上10月份的“護國軍演” 其軍演的規模可謂是越來越大,護國軍演例行中有例外是其威懾強度擴大的結果。
檢驗軍隊整合后的指揮和作戰能力是韓國此次例行軍演中有例外的另一因素。去年“延坪島炮擊事件”后,韓國痛定思痛,對軍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韓國將陸海空軍本部改編成為陸海空軍司令部,并新設聯合軍司令官職位,負責陸海空三軍的指揮。
為了加強對西部海域的防御,韓國還于今年6月新成立了西海島嶼防衛司令部,專門負責防衛延坪島、白翎島等西部海域五島,并修改了交戰規則,規定韓國軍隊在遇到威脅時可以首先開火。韓軍改革和交戰規則改變后,能否有效應對威脅始終沒有得到檢驗。
令韓軍難堪的,交戰規則改變后的首次火力運用并沒有對準朝軍,而是對準了自己的民用飛機。因此,韓軍急需檢驗其改革后在有爭議地區應對威脅的能力。此次軍演中,韓國不僅讓新成立的西海島嶼防衛司令部首次參加了軍演,而且還將重頭戲放在西海島嶼防衛司令部管轄下的白翎島。
美國仍是韓國例行軍演有例外的幕后推手。在軍事指揮權歸美國指揮的情況下,韓軍如此大規模的舉動,絕非是韓國一國的意志和其戰略意愿能夠實現的。如果美軍不同意韓軍聯合作戰計劃就不能實施,這也注定了不僅韓國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受美國的控制,而且其目的也要服從美國在東北亞的戰略需要。
演習開始前,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在26日抵達韓國當天,就在韓國《朝鮮日報》上撰文,承諾繼續對韓國提供“核保護傘”,對抗朝鮮的“嚴重威脅”。帕內塔的言論不僅表明了美國揚韓抑朝的態度,而且也顯示了一旦因演習而發生沖突,美國將會介入。美軍這次只有500人海軍陸戰隊參加,但實際上14萬韓軍參演部隊的一舉一動都在駐韓美軍司令部的嚴密掌控之中,美國才是背后的主導者。
在有爭議地區,敵對雙方的任何一方舉行大規模軍演都會被另一方視為對其威脅,進而加劇地區局勢的緊張,韓國此次在包括韓朝爭議地區舉行的大規模軍演也不例外。
韓國因上次在有爭議地區搞軍演而導致“延坪島炮擊事件”的陰影還沒有完全散去之際,這次演習可以說是又在走鋼絲。盡管當前朝鮮對此還沒有實質性反應,但從慣例看,朝鮮面對韓國的挑釁往往不會僅止于打口水仗。“天安艦事件”、“延坪島炮擊事件”都是針對韓國執意在有爭議地域軍演而導致的過激反應。
同時,此次軍演也為重啟六方會談設置了障礙。從過去的經驗看,美韓的聯合軍事打壓非但不能使朝鮮做出讓步,反而引起朝鮮做出更強硬的反應,進而加劇六方會談進程的困難。
世人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韓國在敏感地區舉行的大規模軍演給緩和的局勢平添了幾分緊張,如果此舉引起朝鮮的過激反應并再次上演“讓炮彈飛”的實戰劇的話,那么韓國的“護國軍演”就可能變成了“禍國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