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兩國領導人近日舉行峰會,彰顯聯手捍衛歐元的決心,但此舉并沒有挽回投資人的信心,歐美股市反而應聲下跌,歐元下挫。持續失望的市場加劇了對歐元區及歐元的擔憂。此間專家分析,歐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不斷下滑,歐債危機加大了歐元瓦解的風險,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有些國家將不得不退出歐元區。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研究員劉明禮18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說:“歐元建立時就沒有滿足建立一個單一貨幣區所需的‘經濟趨同’的條件。貨幣政策取決于經濟形勢,從經濟指標如經濟增長率、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債務占GDP的比例來看,歐元區各國建立歐元時就沒有形成趨同的經濟發展形勢。加上建立歐元區的時間表也十分緊迫,可以說歐元在建立時就‘先天不足’。”
17日歐盟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7月份歐元區和歐盟的年度通貨膨脹率都較之前有所回落,這有利于歐洲各國經濟復蘇。對于這一“利好消息”,劉明禮表示對歐元影響并不大,“目前對歐元起決定作用主要有兩個因素,第一是債務危機的走勢,第二是歐元區經濟趨同的情況。”如果債務危機持續惡化,南歐國家的融資成本不斷上升,必將加大其違約的可能性。一旦違約,會給市場帶來連鎖反應,國際市場投資者會逐漸拋棄歐元。而如果歐元區經濟無法趨同,南歐國家在歐元區內競爭力較弱,其貿易逆差帶來的虧空只能借貸來填補,也將進一步加劇國內危機,影響歐元的前景。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經濟增速由一季度的1.3%降至二季度的0.1%,這讓分析人士擔憂歐洲地區經濟發展的前景。對于歐元這個“先天不足”的“嬰兒”,前景似乎更為黯淡。
“歐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不斷下滑,瓦解的可能性在不斷上升”,談到歐元的前景,劉明禮說,“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有些國家不得不退出歐元區。”
以希臘為例,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塞繆爾·布里坦曾撰文表示,“假如希臘沒有加入歐元區,希臘政府和私營部門就不可能在如此長的時間里以德國的利率水平借債。”而目前之所以希臘不愿退出歐元區,主要源于德國、法國的援助。但如果德、法取消對希臘的援助,那么希臘等國留在歐元區的意義還要重新考量。
但是歐元區并沒有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使得國內危機較嚴重的國家“進退兩難”。劉明禮說,“一旦有國家退出歐元區,要建立本國貨幣體系成本高、代價大。而且用歐元發的國債,還是要用歐元還,到時相對歐元,本國的貨幣會變成弱勢貨幣,因此退出會使本國的債務負擔更重。”
歐盟解決方案的無力和經濟前景的灰暗加劇了人們對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有媒體稱“經濟陷入另一波衰退的風險正在增加”,對此劉明禮表示“主要經濟體出現下一輪危機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目前主要問題出在歐元區,較之于2008年發源于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危機,影響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