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航天工作人員2日與此前一天發射后失蹤的一顆軍用衛星成功建立通信,確認這顆衛星錯入軌道。
現階段,地面控制中心正分析這枚在錯誤軌道上運行的衛星是否還有利用價值。
建立通信
“已確定衛星軌道參數,現在,我們與這枚衛星已保持穩定通信,”俄羅斯航天部隊指揮官奧列格·奧斯塔片科中將2日在一份經由國防部發出的聲明中說。
莫斯科時間1日17時(北京時間22時),一枚“轟鳴”運載火箭搭載“Geo-IK-2”型“列舍特涅夫”號軍用衛星升空。火箭發射升空后不久,地面控制中心與衛星失去聯系。
俄羅斯媒體報道,衛星沒有按指定任務進入距地1000公里的圓形軌道,而是大幅度偏離進入一條橢圓形軌道,橢圓形軌道的近地距離只有330公里。
但國防部2日聲明沒有公開這枚衛星實際運行軌道的參數。
分析參數
路透社將“Geo-IK-2”型衛星定位為軍民兩用衛星。在軍事層面,這枚衛星主要用于測定地球重力場,測繪地球三維地面圖,潛在可運用于導彈彈道技術;在民用層面,這枚衛星可監測地球版塊構造運動、冰山冰川形態和海洋潮汐運動。
找到衛星只是第一步,衛星是否還能完成指定任務、或者是否能“陰差陽錯”地轉作他用,是眼下俄羅斯航天人員關心的問題。
國防部聲明說,一個專家組眼下正在分析這枚衛星是否進入一條“無用的軌道”從而使衛星成為太空垃圾。同時,國防部希望盡快確定衛星緣何“錯走太空”。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援引航天工業消息源報道,類似調查耗時長,分析難,特別是發射失敗的原因分析通常需要數年時間。
俄國防部長阿納托利·謝爾久科夫2日告訴俄通社-塔斯社記者:“我們找到了衛星,獲取了參數,但這枚衛星是否仍可處于受控狀態眼下還不知道。”
連連重挫
這枚衛星原定于去年12月發射,但因位于俄羅斯北部的普列謝茨克發射中心發射架出現故障,發射被迫推遲。同在去年12月,俄羅斯發射3顆“格洛納斯—M”型導航衛星失敗,俄羅斯航天部門備受指責。
去年12月底,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杰夫下令解除俄羅斯聯邦航天署副署長維克托·拉米舍夫斯基和俄火箭制造商俄羅斯動力公司副總裁維亞切斯拉夫·菲林的職務,同時嚴厲批評航天署署長阿納托利·佩爾米諾夫。
3枚“格洛納斯—M”型導航衛星隕落太平洋,使俄羅斯聯邦政府損失1.68億美元。
更新擴建俄羅斯自主的導航系統衛星網,是俄羅斯總理弗拉基米爾·普京在過去10年力推的太空項目。在此期間,他多次強調俄羅斯推進“衛星導航自主”的必要性,同時幫助俄羅斯國內企業拓展民用導航市場。
衛星導航系統可追溯至冷戰時期,當時,俄美兩國各自建設導航系統衛星網,當年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戰略導彈精確制導。但隨著導彈技術的成熟化和多樣化,導航系統衛星網逐漸偏移原先用途而轉為民用。
通常說來,建設一套完整的導航系統衛星網至少需要24枚導航衛星。去年12月發射失敗的3枚“格洛納斯—M”型導航衛星是俄羅斯更新24枚導航衛星的最后3枚。
俄羅斯航天署先前宣布,已劃撥資金8300萬美元,定于今年5月、6月間補射3枚導航衛星!(記者 凌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