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日本橫濱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十八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第二階段會議。這是會議開始前,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奧巴馬交談。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按照常規,APEC領導人非正式峰會的焦點本應是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亞太自由貿易區構想以及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合作伙伴關系等等。此前的歷屆峰會,與會各國也大多圍繞著這些話題討價還價,折沖樽俎,并對不同版本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構想品頭論足,爭論不休。
然而剛剛結束的橫濱峰會,雖然公開的主題是“變革與行動”,也圍繞著傳統焦點,拿出來包括《領導人增長戰略》、《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可能途徑》成果文件等一些結果,但真正的焦點卻早已不公開地轉移了。
橫濱峰會真正的焦點是延續G20首爾峰會的熱點,即貨幣流動性問題、貿易平衡問題。
俗話說得好,事有輕重緩急,APEC本就是為促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和亞太自由貿易區而生,但這一老話題、老焦點從1994年提出“茂物目標”(“在亞太地區實現自由、開放的貿易與投資”),迄今16年過去,也剛剛邁入所謂“第一階段達標年”,可謂一個放不下、也急不得的遠景性目標。與之相比,在匯率和貨幣問題上,金融危機瘡痍未復,人民幣匯率之爭熱灶未冷,美聯儲“量化寬松”所造成的巨大流動性,更對APEC各成員國構成現實性的沖擊。亞太國家中有許多都是出口型、外向型經濟結構,“貨幣大戰”的威脅對他們而言更加現實、也更加迫切,如果說,對于美聯儲釋放出的6000億美元流動性以及美元的應聲貶值,歐洲國家尚處于口誅筆伐的務虛階段,那么許多亞太國家(包括東道主日本)已迫不及待地直接動手干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