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議上發表言論,稱南海島嶼領土爭議事關美國國家利益。這番言論表明了外來勢力介入南海問題的“興趣”,其背后的用意和可能帶來的影響,值得南海周邊國家警惕。
希拉里稱:“在航行自由、開放進入亞洲公海水域和在南海遵守國際法方面,美國有著自己的國家利益。”她還稱要推動多邊磋商,并大談在南海問題上反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并要求爭議各方遵守國際法特別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由美國來要求各方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具有相當諷刺意味的。眾所周知,自公約1982年誕生以來,美國為了保持海軍和情報力量的“行動自由”,否認其他國家對專屬經濟海域的管轄權,一直沒有加入公約,只是在最近幾年才表示了一點意向。為什么一個“法外之國”來要求南海爭議各方去“守法”?值得人們深思。
自2002年中國和東盟各國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準則,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來,南海的形勢保持了穩定,迄今沒有發生威脅地區和平和航行自由的事態。美方提出所謂“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然后無的放矢地“反對”,令人懷疑其用意。
歷史經驗證明,當國與國之間發生領土或領海爭議時,外來勢力特別是西方列強的介入,只會給當事國帶來悲劇。西方列強往往會挑動其他國家陷入不和、紛爭,埋下地區緊張的種子,然后以“仲裁者”、“平衡者”的身份介入,對爭議各方“分而治之”,以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十九世紀的英國作為頭號列強,就以這樣的策略對付殖民地國家;今天,美國在插手一些地區爭議時,人們也可以看到類似的伎倆。事實上,迄今為止渲染和夸大南海“緊張局勢”最多的,并非當事各方,而恰恰是美國的部分官員、學者和媒體。
一些南海周邊國家可能認為將領土爭議國際化、引進外來勢力制衡其他國家,會有利于自身利益,但往往事與愿違,自身還很可能被他人所利用。希拉里23日在對南海問題發表“高論”后,很快話鋒一轉,便在人權、新聞自由等問題上“敲打”某些東盟國家。這表明了美國并非在幫助其他國家,而是有其自身利益考慮。
對南海周邊國家而言,爭議當事方之間應該通過直接雙邊談判來解決問題。中國和東盟國家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早已指明:“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爭議。”這已為增進有關國家之間的互信、最終解決爭議,創造了有利條件和良好氛圍。
外來勢力只會使南海問題復雜化,加大解決問題的難度。亞洲國家應該顯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方式和平解決爭議,協力將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而不能讓南海變成某些外來勢力謀略的“水上棋盤”。(記者 陳勇 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