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本報記者隨同地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簡稱哈密國投公司)新能源部人員一行,前往哈密東南部山口哈密國投5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施工現場,這里距哈密市區120多公里。
“土設計”助力高科技
一根普通的長線繩,串起兩根20厘米左右的木條,線繩兩頭分別固定在木條1/3處。別小瞧這個像木工墨線盒的小設計,在光伏電站如此高技術、高要求、高標準的工地上,卻派上了大用處。
在施工現場,哈密當地施工隊的老板何霆,正帶著9名工人進行項目電池組件安裝。在電池組件安裝施工隊伍中,憑著這個小設計,何霆的工程隊進度最快,眼下已完成多個方陣的支架和光伏電池板組裝,他們的這項小設計已在整個光伏發電區域各光伏項目進行推廣。“它可以固定電池組件,既提高了安裝速度,又保證了施工質量。”哈密東南部山口哈密國投5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經理黃華說。
該項目總裝機容量50兆瓦,是哈密國投公司2015年新能源板塊建設項目之一。一直跟進項目進展的工程師張志強告訴記者,沒有這個土設計的時候,安裝的電池組件經常忽高忽低,很難裝得完全平整,而且邊測量邊安裝,安裝速度上不去。
工人每天收入200-300元
這里的施工隊人員來自十三師紅星一場、二場、柳樹泉農場、哈密市大泉灣鄉,每人每天收入200至300元。何霆告訴記者,盡管哈密夏季氣溫高,但項目部給施工隊送來了防暑藥品、風扇和綠豆湯,并對施工時間做了規定,要求盡可能避開高溫。
據介紹,除了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工人本地化,哈密國投公司作為項目投資方,采購工程材料時,盡可能選用了本地生產基本建筑材料。同時支持哈密地區裝備制造業,逆變器、無功補償裝置等電氣設備均采用哈密本地企業的產品。
該項目地處戈壁荒漠的風區,夏季氣溫高、春秋季風沙大。項目今年6月開工,一個月內多數時間為沙塵天氣,對施工進度影響很大,項目副經理魏忠亮說最大的挑戰是地質條件復雜、建筑基礎開挖困難。地下打孔,1米5到2米,注水,浸泡, 施工區的所有用水是從30公里外的駱駝圈子拉運來的。
瞄準新機遇
“目前這個項目土建、電氣安裝已完工,工程手續基本辦理完成。”哈密國投新能源部侯凱介紹說,下一步是等待該區域220千伏升壓站建設投產,屆時光伏發電區域生產的電,將接入煙墩750千伏變壓器升壓站,通過±800特高壓直流送出通道,輸送至鄭州。
成立于1998年的哈密國投公司,是地區國資委監管下的國有獨資企業。 為適應現代企業發展,公司搶抓國家能源資源路上大通道“三基地一通道”的發展機遇,成立了哈密國投新風、哈密國投新光和哈密新風能源等項目公司,參與地區新能源領域開發。
“我們公司今年組建新能源部,走出了調結構、轉方向的重要一步。”總經理楊曉麗介紹說,“‘十三五’期間,公司將爭取配置100萬千瓦風電、光電資源,爭取更多新能源項目,擴大新能源規模。”另外,參與石城子光伏項目建設是哈密東南部山口5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之后,哈密國投公司的又一項光伏發電項目。
侯凱,曾在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任新疆區域新能源開發負責人,2015年應聘到哈密國投公司新能源部工作。他介紹說,新疆哈密千萬千瓦級風電二期基地建成后,哈密將成為全疆最大的新能源發電基地。
“哈密地區光照資源豐富,平均利用小時數位1440小時,年平均發電量為7336萬千瓦時,按照哈密地區上網標桿電價0.9元每度計算,本項目建成后國投公司年電力銷售可達6600萬元。”
記者(左一、四)在工地采訪。麻建科/攝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