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91亚洲国产-91性视频-91新网址-在线黄色网页-在线黄色网

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反“獨”促統

展望“十三五”三晉在行動——記者走基層見聞(組圖)

2016年01月13日 15:26:00  來源:山西日報
字號:    

北

展望“十三五”三晉在行動——記者走基層見聞

展望“十三五”三晉在行動——記者走基層見聞

展望“十三五”三晉在行動——記者走基層見聞

  北

  大同楊家窯村

  集體致富 第一村里說規劃

  大同市南郊區楊家窯村有“塞北第一村”的美譽。2014年,這個村經濟總收入6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46萬元。省委十屆七次全會剛落幕,記者踏雪走進了楊家窯。

  本指望全國勞模、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郭占君談談他們村的“十三五”規劃,但這位大能人著急進市里談項目,一句“實在對不起”,把我們撂給了村黨支部副書記王延斌。

  王延斌小伙子也不是等閑之輩,在村里任了9年村官,把村官創業基地辦得有模有樣。村官干夠9年,按規定可以轉崗,但王延斌沒有選擇區里安排的事業編制,決定繼續留在村里。“離不開這楊家窯了!”小伙子話語里,沒有開玩笑的意思。

  十年前的楊家窯,曾是有名的“治安亂村”“經濟窮村”。在郭占君帶領下,該村歷經艱苦創業,形成了集車隊、商砼、建材、油站、房產、設施農業、觀光旅游于一體的集體經濟模式,并喊出了向“山西最好、全國一流”新農村目標邁進的口號。

  盡管楊家窯村還沒有正式形成未來五年的規劃報告,但接下來的五年里,村里至少要干三件事:集體出資為村民辦理養老保險,真正實現老有所養;發展以溫泉度假、綠色采摘、鄉村體驗為特色的鄉村旅游,打造新經濟增長點,村民人均年增收2000元;整理土地、保存舊村、建設民俗博物館,打造美麗鄉村、文化鄉村。

  王延斌一邊介紹,一邊領我們走進了村里的蝴蝶蘭養植基地。馬上就到年末歲首了,棚里的蘭花姹紫嫣紅,十分耐看。

  基地負責人史東陽是個東北姑娘,來大同經營蘭花已經8年了。由于花市波動,近兩年出現滯銷,但依靠過硬的品質和一攬子推廣營銷,今年打開了廣東市場,她的蘭花空運過去大受歡迎,預計春節前可銷售10萬株,收入五六百萬元。

  “依托村里的溫泉,發展觀光采摘鄉村游,再創造就業崗位100個,咱也來他個大干快上,開春就擴建大棚。”史東陽爽朗地笑起來。

  一個好的集體領導班子、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一條共同致富的好路子、一片廣闊的好前景,美麗的楊家窯,一定會成為更多人的創夢之地。

  本報記者賀鍇

  朔州鄭莊村

  農閑時節 科技培訓到農家

  12月9日,正是北方的農閑時節,山陰縣鄭莊村的正泰農業合作社里卻熱鬧非凡,從山陰各地趕來的十幾位種糧大戶正圍坐在一起認真“取經”。原來,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經濟研究所的姚建民研究員和幾位農業專家正在這里給大家進行玉米、谷子滲水地膜覆蓋技術培訓。

  “滲水地膜可使雨水下滲又能防止雨水蒸發,具有滲水、保水、增溫、調溫、微通氣等功能。”姚建民一邊說一邊拿出了一塊一尺見方的滲水地膜當場演示起來,只見他把地膜平鋪在桌子上,然后倒上水,一會兒工夫,就見有細小的水珠滲透過地膜,圍坐在四周的種糧大戶們湊近認真觀看后連連稱奇。姚建民所介紹的這種滲水地膜,是他多年來針對我省旱作農業潛心研究出的科研成果。

  專門從山陰縣古城趕來的劉永興聽了姚建民的介紹后,當場表示明年要試一試這種新技術。據姚建民介紹,今年在我省大同、朔州、忻州、呂梁等地示范的滲水地膜谷子,平均畝產能達到400多公斤,比普通地膜谷子增產150多公斤,示范的滲水地膜玉米,平均畝產能達到850多公斤,比普通地膜玉米增產200多公斤。

  “省委‘十三五’規劃建議里特別強調要繼續推進旱作農業、節水農業。我省2/3的耕地是旱地,要想糧食增產,就要在旱地農業上持續發力,因此滲水地膜的推廣還有很大空間。”姚建民對記者說。

  培訓會上,種糧大戶們興致盎然地圍著專家們不停地咨詢。為了推廣滲水地膜這一科研成果,姚建民一年要進行40多次田間培訓,20多次講座。姚建民說,未來五年,我省要走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山西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科技的支撐作用不可小覷。

  本報記者范珍張麗媛

  朔州元興公司

  小包裝袋 遠渡重洋銷海外

  12月10日上午,塞北朔州寒冷依舊,但在朔城區富家工業園區山西元興工業包裝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元興包裝制品公司)的縫紉車間內,60多位縫紉工人卻在緊張忙碌著。元興包裝制品公司供銷副總經理蔚茂告訴記者,這些工人都是經過培訓后上崗的,每個月最少可拿到4000元工資,其中,縫紉技術熟練的工人能掙到6000多元。

  據介紹,作為民營企業山西元航集團公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目前元興公司共有職工400余人,年生產1000萬條工業包裝袋,產值近億元,產品廣泛應用于化工、冶金、高嶺土、水泥、焦煤、出口產品包裝等方面。

  “這兩年經濟形勢不太好,但我們公司效益還是不錯的,這主要得益于我們的產品種類完備、質量好。就在前不久,我們剛剛洽談了一筆來自日本的訂單,等我們第二條生產線投產后,就可以按照日本客戶的要求生產包裝袋了。”蔚茂邊走邊對記者說。

  原來,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規模化生產工業包裝袋的企業,元興包裝制品公司已獲得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為了保證產品質量,該公司從生產源頭把關,優化生產流程,原料分離、制絲、縫紉、包裝等工序都分別在獨立車間完成;該公司在縫紉車間還設有質檢人員,對縫紉工縫紉的每一條包裝袋進行檢查,確保包裝袋縫紉規范、質量可靠。

  談及企業今后的發展,蔚茂表示,省委十屆七次全會提出發展壯大節能環保產業,讓我們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國外訂單雖然對產品質量和環保要求較高,但是產品附加值也相對較高。作為國內工業包裝袋龍頭生產企業,目前已實現對不合格產品的全部回收再利用,不僅節約了生產成本,還減少了環境污染。下一步,他們將進一步提高生產標準,以實現生產過程的無污染和資源的循環高效利用,為打開更多國際市場做準備。

  本報記者袁兆輝

  忻州怡居苑小區

  精準扶貧 移民進城圓了夢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忻府區奇村鎮米家寨60歲的米雙柱做夢也沒想到,臨老了自己居然也住在了城里。12月9日,他樂呵呵地對記者說:“進了城好啊,暖氣燒得熱乎乎的,半夜起來,再不用凍得哆哆嗦嗦的。”

  從山窩里搬出來,住進城里,得益于忻府區2012年啟動的扶貧移民搬遷工作。忻府區整體上并不屬于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但是插花貧困問題比較突出。忻府區委、區政府根據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城區興建怡居苑小區,建起33幢住宅樓,小區目前住戶有800多戶。

  怡居苑每平方米均價1900多元,遠低于市區同期市場價,而且忻府區將移民工程與農村危房改造資金捆綁使用,每戶可領到補貼3萬多元。米雙柱的兒子和兒媳都在城里打工,早就想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但是差不多的一套就得40多萬元。現在怡居苑的房子連裝修下來,也就不到20萬元,而且物業費也比周邊小區每平方米低5毛錢。“這筆賬,大家都算得清。”

  省委十屆七次全會提出,讓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穩定脫貧。這個目標讓怡居苑的居民倍感振奮。西張鄉黑土灣村移民魏雙喜這幾天在小區門口擺了個花生攤。黑土灣靠近大山,這幾年地里的莊稼經常被野豬糟蹋,村里已經沒人種地了。身材瘦小的他,今年已經53歲,買房借下了4萬多元債。他說:“咱年輕的時候,這點錢不算啥,但現在重活苦活干不動了,想想心里還是有點急。”住進城里,吃水要掏錢,用電要掏錢,幾毛幾塊加起來,對他來說就是個不能不細算的大賬了。冬季工地停工了,他就擺攤賣花生。“一天也能賣個百八十塊錢,打鬧下一天的生活費。”

  離開怡居苑時,華燈初上,身邊不時馳過騎著電動車的年輕人,小區廣場上飄來《小蘋果》舞曲。小區南規劃的龍崗生物科技園區,已有兩家企業成功簽約。魏雙喜希望,精準扶貧能讓自己有穩定的收入,踏踏實實享受美好的城市生活。

  本報記者王利強

  西

  呂梁任家山村

  心系百姓“一卡”拽緊干群心

  離石區棗林鄉任家山村77歲的孤寡老人楊前順,撥打了該村“第一書記”杜衛軍發給他的便民聯系卡,訴說自己家院子里長得腿一樣高的荒草影響了他的正常生活。不久,他住了10多年的泥土院被硬化成了平坦的水泥院。

  “俺以后夏天出入屋內外,再也不用擔心被蛇咬了!”12月9日,老人抽著旱煙感慨地對記者說著,雙眼笑成了一條縫。

  以上僅僅是離石區駐村“第一書記”用便民聯系卡服務群眾的一個小片段。為了讓廣大駐村“第一書記”能盡快融入百姓,進入角色,離石區高度重視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探索駐村服務新途徑,創新活動載體,發放“便民服務卡”,開通傾聽民意的“綠色通道”,縮短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在制定聯系卡時,沒有統一規定,除了姓名、職務、負責工作、電話號碼等基礎信息外,要求每位“第一書記”結合本村實際,名稱和內容自定,做出有幫扶特色的聯系卡,完成后走村入戶,將特別制作的便民聯系卡送到全村群眾手中,做到一戶一卡。群眾一旦有急事、難事,直接可以找到“第一書記”及其相關負責人。

  目前,全區103名駐村“第一書記”都已向本村村民發放了形式多樣的便民聯系卡,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拉近了干群距離,拽緊了干群心,讓“第一書記”成為群眾的“貼心人”。拿到聯系卡的群眾高興地說,以后辦事更方便了,隨時都可以聯系上干部。便民聯系卡被他們親切地稱為辦事“一卡通”。

  本報記者任永亮

  太原太重集團

  前瞻布局 裝備制造向高端

  12月10日,記者來到太重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在車輪生產車間,記者看到:一塊圓柱形的鋼坯通過履帶送進高溫爐,經過1200攝氏度的煅燒,自動機械手再將紅通通的鋼坯取出,送到3臺高大的自動鍛軋壓機下,將車輪沖孔壓彎成各式各樣的標準。軋制的車輪經過熱處理和機加工后,再經過超聲波、磁粉、靜平衡、硬度等8種檢測,一片亮锃锃的車輪就此誕生。

  太重軌道交通公司是太重集團專業從事軌道交通裝備研發、設計、制造和服務的全資子公司。軌道交通公司車輪二廠設備科的劉洪斌告訴記者:“這是一條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輾鋼整體車輪生產線,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首屈一指,年生產能力可以達到30萬片。”

  近年來,太重集團緊緊圍繞“加快轉型發展,提升運行質量”的主線,推進高端化、國際化和產品多元化布局,全力做好五大基地的達產達效和六個領域的產品開發,同時積極推動公司向全球化企業轉變。今年前三季度完成收入151.4億元。多項指標居行業第一,實現了平穩健康發展。

  今年,作為太重集團國際化的窗口,軌道交通公司全球市場布局成效凸顯,全年預計完成出口銷售11億元,出口收入在全部銷售收入中的占比超過60%,同比增長80%。

  12月9日,太重風電整機及關鍵零部件智能化工廠建設項目開工,投資20億元,全力打造高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

  從大型鑄鍛件國產化、臨港重裝研制、高速列車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煤機成套園區、高端液壓園區等五大基地建設,到以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領域,太重前瞻性謀劃,提前布局,重點打造高端制造,將核心制造能力提升至行業一流水平,進軍國際,創建世界“太重”。

  “十三五”期間,太重將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在山西省科技創新城建設軟硬件水平一流的企業技術中心,促進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形成多領域并重、新老產品并舉的發展格局,轉型領域與傳統領域各占50%左右,走出一條以創新為引領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本報記者張臨山

  太原小店司法中心

  司法中心 貼心服務到基層

  12月10日,大霧。

  受霧霾天氣的影響,這天早上到太原市小店區司法行政法律服務中心辦事的群眾并不多。但值班律師常四保仍然像往常一樣,早早地守候在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室里。快到11點的時候,他送走了當天上午的第三批咨詢群眾。這是一對中年夫妻,他們的買賣合同貸款出現了些問題,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常律師詳細詢問了事情經過,給出了幾點法律建議。“如果想要打官司,他們還需要收集不少證據材料,很多來這里咨詢的人都缺少這方面的經驗。”常律師一邊介紹情況,一邊著手整理手頭的其他材料。

  小店區司法行政法律服務中心集司法行政服務、法律援助、律師服務、社區矯正、公證服務五大功能為一體,除了接待群眾咨詢,工作人員還需要代寫法律文書、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主持調解糾紛等。大家開玩笑說,別看衙門不大,但最接地氣,老百姓的很多麻煩事,這里都要幫著解決。

  在基層設立司法行政法律服務中心,在我省還是個新鮮事物,是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目的是整合司法行政工作中的各類服務項目,打造一個平等、開放的綜合服務平臺。從長遠看,這個平臺要整合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人民調解、司法鑒定、法律援助等專業隊伍,群眾走進法律服務中心,不僅可以得到法律援助,更可以接受調解、鑒定、公證等“一站式”的超市化服務。

  按照省司法廳的部署,這樣的服務中心今年初開始在全省推進,由原有的法律援助中心改造升級。今年年初,太原市小店區司法行政法律服務中心率先改造升級,順利入駐。4月份,太原市城南公證處便民服務中心也進入法律服務中心,半年多的時間,已經接待辦理公證事項的群眾500多人。這幾天,小店區司法局正在指導各街道(鄉鎮)司法所設立法律服務工作站,局長劉桂花說:“這些服務站今年年底就能掛牌服務,到時公共法律服務的觸角就能夠更加快捷地延伸到鄉村、社區和基層群眾中。”

  本報記者左燕東

  中

  晉中張慶中學

  均衡教育“有學上”變“上好學”

  “除了地理位置在農村,我們學校軟硬件設施和城里學校一模一樣。”12月10日,榆次張慶中學初二物理教師王浚峰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著自己的學校。在晉中,隨著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城鄉學校差別逐步縮小,許多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甚至不輸城市學校。

  王浚峰2011年分到張慶中學,很快他就發現,這所學校不比城里學校差,實驗室的儀器設施很齊全,城里學生能做的實驗這里都能做。不僅新教師有“干出一片天”的沖勁,老教師也重新為自己定位。“學校嚴格按電腦派位分班,不存在好壞班之分,各班學生水平均衡。”該校數學教師范春生說,以前重點班生源好,怎么教都出成績,普通班根本趕不上;現在大家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心理平衡了,教學積極性極大提高。”

  近年來,晉中在教育經費、教師隊伍建設、教育均衡發展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僅近5年就投資60億元加強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晉中教育系統按照“全市一盤棋,城鄉一體化”發展思路,構建了“四化兩改三保證”模式,在全省率先推進教師交流、陽光招生均衡編班、優質高中指標到校100%等一系列改革創新制度,有效解決了擇校、擇班、大班額、重點班等熱點難點問題,形成了規范有序、均衡協調、充滿活力的教育生態。

  張慶村居民張瑞鳳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教育改革的好處。她的孩子在小學5年級時曾去榆次晉華小學擇校,但是上了兩年后,初中又回到了張慶中學。她感觸頗深:“體驗了才切實感覺到,現在農村學校真不比城里學校差。學校設施和教學成績也差不多,根本沒必要擇校。”

  據了解,晉中全市一盤棋、城鄉一體化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做法,被中組部入選《科學發展觀案例》,作為全國縣處級干部培訓教材。今年11月,隨著和順等4縣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晉中所轄11個縣(區、市)全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成為我省首個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的地市。

  本報記者周慧芳

  晉中 開發區

  科技創新 孵化器顯新魅力

  12月10日,記者走進晉中開發區科技孵化器總部,這里干凈整潔,井然有序,出出進進的年輕人都顯得朝氣蓬勃,信心滿滿。工作人員說:“短短一年,已有全國各地100多戶企業落戶這里,預計今年營業收入達7.4億元,實現稅收2000萬元。”科技創新的魅力在這個2萬余平方米的寫字樓中得到了充分的彰顯。

  晉中開發區科技孵化器總部,位于晉中市城區匯通北路的匯通財富中心寫字樓內,這里有一個機構,叫“晉中開發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這個中心就是專門統籌金融、法律、專利、會計等市場服務資源,整合調動社會力量,為入孵企業提供周到服務,促進高新企業快速成長的。談到對“創新發展”的理解,中心負責人說:“省委十屆七次全會建議中提出,要推進創新發展,著力加快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動力。從我們晉中開發區科技孵化器一年的實踐看,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的新動力,沒有創新就不可能快速推進轉型發展。”

  來自江蘇的梅建林今年初入駐科技孵化器,在這里成立從事O2O商城的山西惠天下商貿有限公司之后,又先后注冊了從事互聯網科技的彩鼎公司和從事網絡直播的銀河緣公司,3個公司成長非常迅速。在晉中開發區科技孵化器,像這樣依靠科技創新和互聯網+而“瘋長”的企業比比皆是。

  晉中開發區科技孵化器在運作模式上按照“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完備的孵化鏈條要求,采取了總部加分部的方式。匯通財富中心為總部,此外,還有207所、菲達、晉商國際、和田4個孵化器分部和電子信息產業(大信)、鴻基2個加速器分部。

  晉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溫毓誠說,實踐證明,科技創新是推進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開發區科技孵化器在孵企業,不但給開發區帶來了高層次人才集聚的連鎖反應,同時,以電子信息、互聯網業務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區域內醫藥食品、裝備制造、物流等現有產業的提級上檔并進一步呈現出二者融合發展的態勢。

  本報記者苗武軍白續宏

  南

  晉城清慧公司

  專利產品 漂洋過海銷路暢

  12月9日,澤州縣巴公機械制造裝備工業區。清慧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廠區內一片繁忙景象。包裝車間里,一包包整齊的汽車后橋正準備漂洋過海發往歐洲。機加車間,工人們正在機床上打磨軌道交通所使用的轉子,這批配件中的轉子支架是清慧公司去年最新研發的一款用于軌道交通的鑄鋼配件產品,是我省唯一一家產品質量通過了美國航空航天TPG認證和美國船級社ABS認證的企業。

  清慧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之所以成為澤州縣民營企業中的佼佼者,得益于企業堅持走科技創新,制造高端產品的發展之路。近年來,清慧公司先后投入了1700多萬元,組建了18個研發團隊,對產品每個環節進行專題攻關。特別是在政府的牽線搭橋下,引進了兩名德國鑄鋼專家,對鑄鋼吹氬技術、制芯工藝等進行了改進,產品合格率也從剛開始的20%,一下子提升到了96%以上,公司產品達到歐洲、美國的制造標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今年,企業又申報了低溫鑄造工藝3項發明專利、8項實用品專利。在國際市場上,清慧制造實現了由“貼牌生產”到創新創造質的飛躍。“很快又將有一位德國鑄鋼專家,加入到我們的研發團隊。”清慧副總經理史德榮對記者說。

  對于下一步的發展,史德榮說,省委十屆七次全會,為清慧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公司中層以上人員在一起開會熱烈討論,研究全會精神,制定企業發展規劃。今后清慧將以省里發展壯大裝備制造業,培育發展新興接替產業為契機,繼續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技術上檔升級,實現產品種類從單一汽車零部件向軌道交通、高鐵等多元化發展的目標,提高企業競爭力。

  “就在11月,我們設立在阿聯酋迪拜的辦事處清慧勝凱貿易有限公司正式拿到了省商務廳的批文,這將成為內引外聯的窗口,進一步擴大我公司零部件在非洲、歐洲的銷量。對于未來我充滿信心!”史德榮說。

  本報記者李全宏

  臨汾鄢里村

  撲下身子 夜以繼日征地忙

  投資2億元的電子商務產業園項目要在襄汾縣鄧莊鎮鄢里村落地,征地任務落在鎮政府頭上。鄢里村與堯都區金井村接壤,堯都區補償標準比襄汾高,如何說服村民,順利征到地,鎮村干部沒有在這個“天下第一難”工作面前退縮。

  12月9日傍晚,記者來到鄢里村村委會,房檐下一條橫幅標語格外醒目:堅決講規矩,認真踢正步,公道對百姓,全力上項目。村黨支部書記趙華明帶領村干部上門做群眾工作去了,鎮黨委書記、鎮長馬健在村委會坐鎮,屋里沒有暖氣,沒有火爐,辦公桌上放著一臺電暖氣。

  記者說明來意后,馬健說:“省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催人奮進,更加堅定了基層干部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新狀態,展現新作為的信心,我們要搶抓發展機遇,推進電子商務產業園項目早日落地。”

  這次所征的鄢里村27.5畝土地涉及11家農戶,鎮上成立了項目建設工作領導組。前期,11名鎮干部進村征求群眾意見。村民們都說這是個轉型發展的好項目,到咱村是好事;但具體到各家各戶,因直接涉及個人利益,就得要下功夫做深做細群眾工作了。

  因村民們白天進城打工,干部們只能晚上登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苦口婆心,不厭其煩。有的還請當事人親戚、朋友上門。其中一戶提出額外要雙倍補償,鎮企業辦主任白浪上門跑了不下十次,不光講政策、講法律,還講親情,幾番下來,終于做通了工作。

  包片干部、副鎮長高睿智說,征地工作政策性強,情況復雜,鎮村干部得挨家挨戶做工作。

  晚9點,記者在村委會灶與鎮村干部一道吃飯,一碟咸菜、一碗米湯、一盤饅頭。兩個月來,他們就是這樣過來的。記者問高副鎮長:“村黨支部書記啥時能回來?”高說:“走的時候我們要求,做不通這一戶的工作晚上12點前別回來。”記者只好告辭。

  10日上午,高副鎮長打來電話,說昨晚這戶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今天晚上爭取做通。我們全力以赴,保證項目如期落地。

  本報記者李宏偉

  長治東關壁村

  小康路上 群眾一個不掉隊

  12月9日,壺關縣集店鄉東關壁村的黨員活動室里,29名黨員和群眾代表圍攏在一起,這是入冬以來他們召開的第二次會議。坐在對面的是集店鄉黨委書記李立堂,3天來在全鄉19個行政村中第17個召開會議。議題主要是扶貧,尤其是幾天前剛剛召開的省委十屆七次全會把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核心舉措,對東關壁村來講,這涉及到182戶的501口人。而整個集店鄉,這一數字是2975戶的6398口人,鄉里今年的預期目標是讓其中70%的人脫貧。

  這是一次有備而來的宣講,也是一堂提振信心的授課。“人窮窮一時,志短短一生。一個人如果沒有志氣,別人給他再多的錢,也只能滿足他一時的花費。反而可能養成等、靠、要的陋習。”李立堂說。如果精神上萎靡不振,光是地方政府、上級組織干著急,再好的扶貧舉措都會打了折扣。“說得有道理”,這是75歲的老黨員皇枝德對鄉黨委書記宣講的肯定。

  兩小時后,李立堂出現在了與東關壁村相隔十里的東旺莊村。東旺莊村主要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養雞專業戶,存欄2萬余只,養豬350余頭,養羊380只,是典型的種植業村。以發展養殖產業脫貧的話題成了在場30多名黨員干部、群眾代表的熱議話題。以貫徹省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為契機的會議,讓干部群眾面對面交流扶貧工作中的困難問題,講真話、道實情,擺問題、談發展。

  一天下來,李立堂信心滿懷。他說:“千言萬語,總之就是一句話,脫貧是一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承載著集店鄉6000多貧困人口的希望。小康路上,堅決不讓一個老百姓掉隊。”

  本報記者李家鳴

  運城豆氏村

  五年規劃 務果能人謀長遠“調整農業結構,在汾河平原區域重點發展優質高效的糧食、水果和家禽等產業。”12月9日,家住臨猗縣角杯鄉豆氏村的果農吳忠定一邊看著省委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一邊念叨著說:“省里還繼續鼓勵咱果農做大做強水果產業,這樣咱心里更有譜啦。”

  吳忠定是臨猗縣角杯鄉豆氏村的果農,因為勤勞能干、善于經營,在臨猗、萬榮和陜西省合陽縣果農心中是一位務果能人。這些年,他緊緊抓住臨猗發展林果業的契機,先后在承包地上種植了20畝紅富士蘋果樹。由于實施有機、綠色種植和管理技術,他的蘋果全國聞名,銷路不愁,年收入達20萬元,畝均收入一萬元,日子過得相當滋潤。

  這幾天老吳確實有點忙,前幾日連續參加了縣和市里在蘇州、上海舉行的蘋果銷售推介會,這幾天不但要忙訂單,還要忙著做自家的“五年致富”規劃,那就是在5年時間里把果園年收入提高到30萬元。

  老吳的家庭宏偉規劃一出臺,妻子楊會彩立刻表示懷疑:好家伙,一畝收入要達到一萬五千元哩,咱的20畝地真成“刮金板”啦。老吳充滿信心地給妻子解釋道:“省里‘十三五’規劃都支持咱們種植水果,咱們再流轉些土地,技術上再提升一下,一年增收2萬元是沒有一點問題的。”

  接著妻子又向老吳拋出了第二個問題:自己富不算富,社員富才算數,咱忠定果業合作社現在有205戶社員,都是鄉里鄉親的,對他們你有五年規劃嗎?

  “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老吳邊念著省里的五年規劃邊說,“咋沒有呢,蘇州、上海市場反饋的消息是有機綠色蘋果十分吃香,這五年,咱要按照省里的規劃,第一步在合作社里大搞綠色有機種植,生產更多更好的有機蘋果,將合作社做大,第二步通過發展電商銷售將合作社里的蘋果賣到北上廣甚至國外,讓大家5年再上一個新臺階。”

  本報記者李寧波

  東

  陽泉長青公司

  核心技術 叫響品牌度“寒冬”

  依托豐富的鋁礬土資源,平定縣龍川工業園區運煤專線沿線,最多的時候有近10家生產陶粒砂的生產企業。去年之前,驅車路過此處,到處是南來北往拉貨的車輛,然而僅僅過了一年,12月9日記者再次途經此處,空蕩蕩的馬路顯得有點寂寥。

  “沒有核心技術與拳頭產品,抗不過寒冬。”這是李占剛對此的看法。李占剛是陽泉長青石油壓裂支撐劑有限公司的當家人,40歲出頭,話不多,慢條斯理。石油壓裂支撐劑俗稱陶粒砂,提到這一新材料產業,從陽泉到全國,再到大洋彼岸的美國,李占剛爛熟于心。

  和周邊關門歇業的陶粒砂生產企業相比,長青公司顯得格外熱鬧,等待裝貨的車排起了長龍。做為長青公司生產副總,王培平說自己這兩天有點“上火”。生產出了一點故障,催貨的單一個接著一個。

  省委十屆七次全會提出,“要著力推進創新發展。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全省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李占剛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行業洗牌中,正是依靠科技創新,長青公司才叫響世界品牌,贏得自己在行業內的一席之地。

  記者在長青公司看到,廠區內最“豪華”的是企業的研發大樓。28人的研發隊伍,其中博士6人、碩士4人;7項專利,3項成果轉化,長青公司先后投入7000多萬元用于科技創新和產品開發。

  創新的關鍵是人才。太原科技大學畢業的研究生白頻波,2013年來到長青公司,雖然工作地點遠離繁華都市,但自己覺得很滿足。他說:“我更看重的是企業帶給我們年輕人廣闊的發展空間。”2012年,長青公司與太原科技大學達成合作意向,成立了產學研合作基地。作為山西省首家民營企業工程技術實驗中心,長青公司也成為中石油委托的陶粒砂中試企業。

  本報記者白雪峰

  作者:張臨山

[責任編輯:王怡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康市| 红桥区| 吴江市| 沅陵县| 巴楚县| 定南县| 伊金霍洛旗| 化州市| 威远县| 沙坪坝区| 陆丰市| 隆昌县| 晋州市| 会昌县| 松阳县| 类乌齐县| 镇平县| 惠东县| 上饶市| 亚东县| 景谷| 上饶市| 交城县| 南华县| 景谷| 卢湾区| 长寿区| 全州县| 中西区| 台江县| 稷山县| 阳东县| 澳门| 湖州市| 江口县| 伊吾县| 鄄城县| 桦甸市| 怀宁县| 白河县| 进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