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8月5日電(記者王賓、檀易曉)記者5日從2017年全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會議上獲悉,我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人數近30萬,完成器官捐獻案例已累計超1.2萬例。2017年前7個月,我國完成捐獻2866例,同比增長33%,實現跨越式發展。我國器官移植技術和質量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規范、公平、高效的體系受到國際贊譽。
“提高生存質量,挽救人民生命,增進健康福祉。”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表示,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的重要內容。自2015年以來,我國已成功實現器官來源的轉型,所有移植器官均來源于社會公民自愿捐獻。
“經過近10年的探索與改革,我國走出了一條既體現國際慣例、又結合中國具體國情的器官捐獻和移植道路,形成了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的‘中國模式’。”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說,我國全面構建國家層面的器官捐獻移植法律框架,建立了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國家器官捐獻與移植五大科學工作體系。
法制化、規范化的頂層設計讓生命在“陽光”下延續。國家衛計委和紅十字會兩部門已陸續出臺近30多個配套政策文件。2007年,國務院頒布《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明確規定了器官捐獻的來源和公民捐獻器官的權利,對相關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做出資質規定。2013年,國家衛計委出臺《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試行)》,確保器官獲取與捐獻的透明、公正、可溯源性。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具有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已達173所。臨床服務怎樣做到“量、質”雙升?國際器官捐獻與獲取協會主席馬蒂·瑪亞里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增加醫療機構層面器官移植專業人員、加強相關基礎設施能力建設以及完善質控體系建設是中國和全球其他國家面臨的共同挑戰。“下一步,希望中國加強在醫療專家、技術培訓等多領域國際合作,為全球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貢獻‘中國力量’。”國際器官移植協會主席南希·埃舍爾說。
據悉,此次大會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支持,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辦,各省(區、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紅十字會及眾多國內外專家與會。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