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8月3日電 題:“開車十分鐘,停車半小時”——多地推“共享停車”緩解“停車難”
新華社記者 何欣榮、丁靜
繼網絡約車、共享單車之后,今年以來包括京滬穗等城市,在地方的停車管理條例或規定中,提出鼓勵發展“共享停車”模式。一些單位或個人將專有停車位對外開放,并通過移動互聯網平臺進行分時出租,既增加收益,也方便他人。只不過,這一新模式要想發展壯大,還需要政府和社會的多方統籌。
缺口巨大 多地發文鼓勵“共享停車”
國家發展改革委2015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大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的平均比例約為1比0.8,而發達國家約為1比1.3。隨著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國內停車位缺口超過5000萬個。由此帶來的后果是,在大城市高峰時段,“開車十分鐘,停車半小時”不再是笑談。
但另一方面,根據最新的停車普查數據,北京中心城區停車位缺口85萬個,而夜間公共建筑閑置空余車位63萬個。這意味著供需之間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現象。
針對上述痛點,“共享停車”這一模式應運而生。去年下半年,上海發布《關于促進本市停車資源共享利用的指導意見》,提出政府機關、醫院和高校等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在保障內部安全和秩序的前提下,應將內部停車設施錯時對外開放,率先落實停車共享責任。根據計劃,今年上海將建50個“共享停車”示范點。
今年7月份提交北京市人大審議的《北京市機動車停車管理條例(草案)》提出,個人或單位可以開展停車位有償錯時共享。居住小區在滿足本居住小區居民停車需要的情況下,可將配建停車設施向社會開放。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