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罕見地披露了極為神秘的中央軍委“一號臺”,稱其位于京西的一個小小院落,而且幾十年來都是由清一色的女兵組成。
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軍改后,這個連接黨中央、中央軍委“紅機”背后的單位隸屬于軍委聯合參謀部。“千萬不能小覷一次簡單的話務,其背后可能是黨中央的一項重大決策、中央軍委的一道戰斗命令。”指導員龐學勤語帶鄭重。
(軍委“一號臺”)
這些女兵連著“紅機”
軍報報道顯示,所謂的軍委“一號臺”實為軍委聯合參謀部某通信團長話站一中隊,成立于1960年,擔負黨中央、中央軍委對全軍實施戰略指揮的電話接轉任務。
幾十年來,這個由清一色女兵組成的群體,日夜值守在軍委“一號臺”,創造了處理話務數百萬次無差錯的驕人業績,獲評“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巾幗建功先進單位”“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先進基層團組織”,5次榮立集體二等功。
在京西的一個小小院落,記者發現,準確、快速、熱情、保密等8個大字懸掛在機房的墻壁上。別看這些女兵的工作好像就是接接電話、找找人,單調枯燥,但個中乾坤和分量絕非常人所想。
“千萬不能小覷一次簡單的話務,其背后可能是黨中央的一項重大決策、中央軍委的一道戰斗命令。”指導員龐學勤語帶鄭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做到絕對忠誠可靠。”
報道披露了軍委“一號臺”女兵們的兩件往事:汶川大地震,“一號臺”成為軍委領導的“全時秘書”。面對驟增十幾倍的話務量、每天上千次的撥打呼叫,女兵們的手指僵了、嗓子啞了,但沒有一人叫苦叫累,始終保證“指揮中樞”的暢通。
某次全軍重大演習,中隊工程師畢永紅帶領兩名話務員,攜帶設備遠赴雪域高原。她們主動切斷與親戚朋友的一切聯系,每天值守在野戰機臺前,圓滿完成戰略指揮通信保障任務。
新一輪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我軍建立起新的領導指揮體制,“一號臺”的保障用戶陡然增多。她們主動到新調整組建的軍委機關對接需求,與新成立的各大單位業務部門建立聯系,制訂個性化保障檔案;連續兩個月鉚在機房,修改錄入兩萬多條保障信息,確保“接哪哪通,叫誰誰到”。
2015年1月,《人民日報》微信曾刊發文章解密軍委“一號臺”背后的“紅機”。報道稱,它是最高級別的通訊電話,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這部電話的整個機身沒有撥號盤,也沒有加密按鍵——它既不需要撥號,所有通訊也都是加密的。
在使用這臺電話時,只要說出你要找的人,接線員就會幫你把電話轉接到你需要的電話機那里。
總后“一號臺”女兵要記3000多號碼
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軍報的報道展現了“一號臺”女兵群體的3個細節:24小時備戰值勤、下連第一課在榮譽室上、遇到特殊情況應記下來。
對于第2個細節,文章援引了中隊榮譽室講解員康樂的話,稱其是一名2012年底入伍的大學生士兵。對于第3個細節,文章披露,下夜班后的康樂沒有回到休息室,而是坐到電腦桌前,將當天發生的兩例特殊業務處理過程、方法和心得輸入《特殊情況處理案例庫》,并在1653號案例上認真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2011年3月,《解放軍生活》雜志曾報道了負責原總后首長機關通信保障的總后“一號臺”,披露了女話務員的訓練過程。
文章稱,“腦、耳、手、口”是話務員的基本功,此外還要多練一項“功外功”——熟練掌握首長的手機號碼、車載電話號碼、首長秘書呼機號、總部與軍區迂回話線路以及長途區號等,做到問不倒、難不住。
(原總后“一號臺”女兵)
對于“腦”功,“一號臺”的女兵都能把3000多個電話號碼裝在腦子里,個個都像自己家里的電話一樣清楚。為了達到這個程度,她們連晚上睡覺時都在床頭放著手電筒、號碼本,有時半夜醒來,就用手電筒照著背記幾個號碼。
對于如何耳朵應對一些方言問題,姑娘們把全國各地的方言都錄下來反復聽記,還請首長秘書錄下首長的講話聲音,然后仔細辨、記清楚,直到一聽到首長的聲音就能知道是誰。
練好口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號臺”的一女兵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的本科生,普通話等級考試已經通過了一級甲等,可沒想到跟班時剛開口說話,就被班長批評了一番。
班長說:“你的聲音雖然很優美,但是太嗲。作為‘一號臺’的話務員,我們的語音、語調、語速、用詞等,必須符合軍隊工作和作戰的需要,既要優美讓人聽著舒服,又必須干脆利索、簡練明了……該女兵聽了后,調整發音習慣,還經常對著鏡子練口形,終于很快達到了要求。
對于她們如何練手功。在訓練室,會聽到噼里啪啦敲擊鍵盤的聲音,姑娘們手腕上綁著沙袋、掛著裝滿水的水壺,而且手腕必須離開鍵盤,盲打速度和精準度讓人驚嘆,平均速度為每分鐘150多個漢字。
“一號臺”女一號曾幫戰士討賠償
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軍報曾經關注過被稱為軍委“一號臺”的“女一號”費玲:1997年入伍,先后在某通信團駐京西賓館中隊、某通信團長話站等單位工作,常年堅守在黨中央、中央軍委指揮全軍通信保障與黨、國家和軍隊重大會議通信保障任務一線。
目前,她任軍委聯合參謀部某部政治處主任,還是全國人大代表。
“在這兒,我工作過5年。”2013年3月,軍報記者在京西賓館見到費玲,她流露出一股自豪。8年前,已在軍委一號臺擔負了4年通信保障任務的費玲,調任京西賓館電話隊。
上任那天,費玲以為可以松口氣。沒想到,剛調正連的她,任務卻是負責在京西賓館召開的全國、全軍性重大會議的通信保障任務。在京西賓館工作的5年中,她帶隊多次圓滿完成重大會議的通信保障任務。
(費玲)
2010年6月,費玲帶著榮譽重新回到軍委一號臺工作,負責通信保障任務,再次成為“女一號”。就在這時,通信站改造工程全面展開,面對重任,費玲把1歲多的孩子交給母親,全身心投入到工程改造中。
為不影響日常辦公,她把施工時間放在晚上12點以后,帶領骨干們每天忙到凌晨四五點,回去休息一會兒后,上午8點又“盯”著全站的通信保障。憑著這股勁,在通信沒有中斷一分一秒的情況下,費玲和她的團隊圓滿完成了施工任務。
2013年初,一紙命令,將從事10多年業務工作的費玲,任命為某通信團長話站教導員。她自述到,擔任教導員時曾帶過的一名戰士,其父母在村口承包過一個加油站,由于生意好,惹來當地一名青年眼紅。該青年在承包未果的情況下,糾集人把這名戰士的父親打傷,打人者雖被判刑5年,但高昂的治療費卻一分沒賠。
費玲了解清楚情況之后,專門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并積極協調予以合理合法解決。經過費玲的努力,這名戰士家最終獲得了26萬元民事賠償。“為基層官兵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是代表應盡的職責。”費玲說。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