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西部計劃”的一句口號,讓廣東姑娘邵書琴畢業后走進新疆,成為一名志愿者。如今,服務期滿之后,邵書琴毅然決定繼續留在這里,把自己的青春奉獻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第三師托云牧場上。
“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連續14年堅持“研究生支教”項目,源源不斷向西部貧困地區派送優秀學生。志愿者們用自己的堅守,為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貢獻出了一份力量。
“我們的形象,就是中國青年的形象。”前不久,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的100名志愿者,承擔起籌備、聯絡、禮賓、后勤等多項工作,累計上崗664人次,服務時長達6484小時,得到組委會和中外來賓的一致好評。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如今,志愿服務正在大學生群體中蔚然成風。然而,“風靡”之余,學生志愿服務應該怎樣發展?有什么新趨勢?如何形成制度化、常態化機制?怎樣讓志愿服務精神真正深入人心?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探究。
志愿服務≠“簡單幫忙”
日前,北京外國語大學2017年暑期社會實踐出征儀式舉行,63支實踐團隊、600余名志愿者即將參與到“歆語工程”、多語言服務中心等志愿服務活動之中。
“歆語工程”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品牌志愿服務項目之一。10年來,學校共組織了3000余名師生,赴西部欠發達地區、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開展了以語言服務、教師培訓為主的扶貧支教活動,直接受益人群達7萬多人。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