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建華區的誠信失能老人護理院,易連軍已經習慣了和這里的失能失智老人同吃同住的生活。5年里,她沒回過幾次家。因為在這里,除了院長,她更是一名護工,而后一個身份對她來說更重要。
這家坐落在社區的護理院,是齊齊哈爾市唯一一所對失能老人提供全方位醫療護理功能的專業護理院,成立至今共收住失能老人770人次,這些老人多患有褥瘡、腦血栓、糖尿病,臥床無法自理,經過護理,其中12人康復回家,194名褥瘡患者已被完全治愈。然而,隨著失能老人護養需求的增加,院內的護工數量越來越不能滿足照料的需要,社區鄰里40歲上下的中年婦女,成了這里主要的護工群體。
2016年10月,全國老齡辦、民政部、財政部三部門聯合發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近年來,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全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18.3%,數量較大;老齡服務發展不平衡,供求矛盾依然嚴峻。5月底,在民政部聯合全國老齡辦、中國記協開展的養老院質量萬里行調研中,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發現,養老機構護理人員(特別是民辦養老機構)招工難、流動性大、高齡化等問題依然顯著。
護理人員流動性大,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
每兩個小時記錄老人肢體和精神的情況、每3個小時給老人翻一次身、早晚各一次眼部和口腔護理、每天5次營養搭配進餐、全天定時給老人擦身理發、定時喂水喂飯、24小時跟蹤護理……這是黑龍江部分養老機構護理人員每天的基本工作安排。除了基本的醫療護理、生活護理,護理人員還需要兼顧心理護理、臨終關懷等,為老人提供“全程式”護理服務。不少民辦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與老人的數量比例在1∶5左右,“三班倒”“睡在老人床位邊上”“沒有假期”等,反映出護理人員供不應求、工作壓力大的現狀。
“排查發現,養老機構用工(護理員工)流動性、隨意性大,不少人說不干就不干。”通過黑龍江省養老院服務質量專項排查,黑龍江省民政廳副廳長魏峰對于養老機構用工問題表示了擔憂,他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分析了主客觀方面的原因,“由于年輕人缺乏足夠臨床護理經驗,用工缺乏硬性約束,再加上工作內容苦累臟,工資水平有限,往往帶來在崗護工難以長期延續的問題,總體用人困難。”
作為黑龍江省最大的集養老服務、慈善救助、幫殘扶弱為一體的公辦公益性社會養老保障機構,齊齊哈爾市第一福利院承擔著7個區和部分縣(市)城鎮“三無”老人的兜底保障任務,在這里,失能老人與護理人員的數量大約維持在4∶1的水平,“護理員招工難”成為該院護理部長姜連軍最深的體會。她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院里引入的護理人員主要通過社會招聘和勞動派遣兩種方式,此外,他們還會不定期招募養老志愿者,然而薪酬普遍低于當地平均工資水平。
由于養老機構全職護理工作的特殊性,即便薪資水平能夠與當地平均工資持平,在大慶市慶新老年護理院院長王文忠看來,護理院培養出來的護理人員同樣存在著隨時離開或者被挖走的可能。
事實上,相比于自理老人,照料失能、失智老人工作流程往往更為繁重、復雜,不少老人存在缺乏智力與意識、情緒不穩定等特殊情況,都時刻考驗著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隨機應變的能力,稍有疏漏便容易引發糾紛。
“這個行業,一般人都不愿意做。”有著39年臨床護理經驗的易連軍坦言,“在護養院,我可以給出比醫院護士更高的工資,但是很多年輕人寧愿去做護士,或者掃大街,也不愿給老人把屎把尿!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易連軍再一次提出了提高護理人員待遇的建議:“政府給養老機構補貼的同時,能否給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一定的特殊工作補貼,增加護理人員的經濟收入,提高社會地位!彼X得,給養老護理人員更多的補貼和優待,能有效解決護理人員短缺的問題。
養老護理人員招工難,中年職工更“靠譜”
對于護理班長李瑞杰來說,今年是46歲的她在齊齊哈爾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病房護理崗位上工作的第27年。32年前,這個年輕的小姑娘高中畢業后,便考入福利院,護理失能區病房的老人。每當被問起“為何選擇這一份艱苦的職業和崗位”,她總是回答,“為了一份愛的承諾”。
許多年前,剛來福利院工作不到兩年的李瑞杰,正值新婚燕爾,一場突如其來的斑疹傷寒伴隨著病毒性腦炎襲來,年輕的生命險些被奪去。在醫院病床上昏睡的半個月期間,是很多老護理員自發輪流地守護和照料,將她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此后,她便許下了承諾,用無私的奉獻,回報當年挽救自己生命的愛。
“您是否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愿意為老人服務?”這是參加哈爾濱魅力花園新松茂樾山養老公寓護理人員面試會被首先問到的問題。這座公寓是致力于健康養老的中國企業攜手美國健康養老機構,在中國東北地區打造的中美合作的高端養老項目之一。
公寓總經理杜菲菲對記者介紹說,與中國傳統的養老院相比,美式養老是建立在營造一個家庭氛圍基礎之上,愛心是招聘護理人員所看重的基本素質,此外應聘人員應當持有衛生部門頒發的護士資格證等證書,在正式入崗前,還需要經過6個月的護理培訓。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護士從業資格證和專業護理培訓,已經成為大部分養老機構護理人員正式上崗的必備能力要求,同時,足夠的臨床護理經驗也成為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大慶市利民頤養院頤養部主任史楠對記者表示,院內護理人員多經過醫療集團招聘訓練而來,根據經驗,“40歲以下的護理人員經驗不夠,不放心”,她強調。
依托黑龍江省海員總醫院的哈爾濱市海員愛心護理護養院,同樣存在護理人員招工難的問題。副院長劉治宇告訴記者,該院的醫護專業技術人員平均年齡不到30歲,最小的只有19歲,35歲以下青年占職工總數的80%,整體呈現出年輕化特征,服務著平均年齡80歲左右的老年群體,工作內容光是生活照料方面就包含了17個大項的內容。但他也對記者透露,繁重勞累的工作,也造成了這批年輕人員較高的流動性,“平均做一到兩年,就會離開”。
鑒于年輕護理人員留不住、經驗不足的局面,不少養老機構經過多輪篩選和實踐驗證后發現,40~50歲左右的中年護理人員群體最“靠譜”。如今,大慶市慶新老年護理院、大慶市利民頤養院等許多養老機構都將年齡作為護理人員招聘的重要參考。
醫養教結合,推動護理人員可持續發展
“社會地位尷尬、待遇低、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是護理人才問題的關鍵!泵鎸︷B老機構用工難問題,齊齊哈爾市衛生學校附屬老年護理院及頤和康寧護老中心經營負責人陳靜波總結稱,相對于醫院的醫生、護士,養老護理職業缺乏職稱評審和明確晉升通道,也是導致養老機構招工難的重要原因。這側面印證了易連軍的切身體會,即對于學校護理專業畢業的學生來說,進入醫院工作的意愿遠遠大于進入養老機構工作的意愿。
陳靜波任職的老年護理院及頤和康寧護老中心所屬的齊齊哈爾市衛生學校(以下簡稱“衛!),是黑龍江省西部地區最大規模的普通中等衛生專業學校,開設有護理、保健、臨床醫學、康復護理、急診急救護理、老年護理等專業,1979年建立至今累計培養醫療衛生技術人才8萬余人。該中心依托學校資源,建立了集醫療護理、康復保健、安寧照護、生活照料、護理員培訓于一體的“醫養教結合”服務體系,通過將醫(實訓基地)、教(衛校)、養(護老中心)三者結合,不斷探索護理人員的可持續發展。
在多年的招生教育工作中,頤和康寧護老中心副書記董魏觀察到,隨著養老市場的拓寬,近幾年,護理和康復專業的社會需求最大,自2008年學校開展養老護理員培訓以來,這兩個專業招生數量呈現出明顯上漲的趨勢;但另一方面,他也發現,從生源上來說,來自東北三省農村的孩子占了該校學生的大多數,“畢業后很多人不愿意回去,打算留在城市”。由于衛校畢業生的護士執業資格證考取率高于平均水平,學生就業普遍受到公立醫院的歡迎。
農村人才涌入城市、經濟欠發達地區人才流入一二線城市,這類人才流動的趨勢同樣反映在養老護理人員群體中。
為應對日趨嚴重的老齡化趨勢,推動全省醫養結合、候鳥旅居等特色養老服務發展,記者從黑龍江省民政廳了解到,該省正通過推動建立人才支撐體系、規范養老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健全養老服務人員保障制度等多種途徑,滿足養老市場的人才需求。
據統計,目前,黑龍江省8個市(地)15所大專和中職院校開設了養老服務類專業,在13個市(地)依托大型養老機構建設實訓基地129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崗前培訓率達到80%。
例如,作為黑龍江省民政廳全額撥款的公益事業單位,黑龍江省民政職業技術學校采取全鏈條式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各類養老機構、社區以及居家養老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持,并與國內外先進養老服務團隊合作,利用資源優勢建立全省高技能養老人才示范基地;哈爾濱海員愛心護理護養院則與省農墾職業學院深入合作,組建教學團隊,編制教學大綱,開設“醫養護理”專業課程,為“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提供專業人才;齊齊哈爾正積極推進齊齊哈爾醫學院申辦老年醫學、老年護理、老年心理學專業,擴大老年護理人員招生規模;大慶市4所職業教育機構與齊齊哈爾衛校等具有舉辦醫療衛生類專業資質的學校聯合辦學,定向為養老服務機構輸送專業護理就業人才……黑龍江正探索以醫養教結合等方式,打通醫療護理、教育培訓與人才就業等渠道,充分發揮養老人才的關鍵作用。
人才的質量,是養老產業發展的根本。魏峰表示,“下一步,黑龍江省將把護理員培訓作為養老事業的主要方向,把握好人才和觀念這兩個關鍵因素,有利于進一步提高養老機構質量!倍鴮τ谝走B軍、劉治宇等人來說,這也是他們最大的期待。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傅曉羚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