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6月6日電 題:18名涉案者被抓,缺乏常識的“塑料紫菜”謠言為何會蔓延?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丁小溪、陳聰、邰曉安
近日,公安機關抓獲了18名制造、傳播“塑料紫菜”謠言以及實施敲詐勒索的違法犯罪人員。今年2月,“塑料紫菜”謠言在網下及網絡群組、微博、視頻網站中傳播,形成網絡輿論熱點,給福建等地紫菜生產銷售企業、養殖戶造成經濟損失。
近年來,與食品安全有關的網絡謠言甚囂塵上,除“塑料紫菜”之外,還有“塑料大米”“棉花肉松”“假雞蛋”“塑化劑面條”等。大多數謠言嚴重缺乏常識,但并不妨礙其在網絡和微信上四處傳播,造成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恐慌。
“塑料紫菜”謠言沖擊波
今年2月17日,福建晉江“阿一波”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江收到同事轉來的一條視頻。視頻中有人將紫菜泡水撕扯,繼而用火燒,稱該品牌的紫菜很難扯斷,點燃后還有刺鼻的味道,是“塑料做的”。
“短短一周時間內,便有20多個不同版本的‘塑料紫菜’視頻在網上爆發式傳播。僅涉及‘阿一波’品牌的視頻就有5個。”晉江市公安局經偵大隊三中隊副中隊長陳曉山對記者說。
“塑料紫菜”謠言出現后,“阿一波”公司安排3個小組專門接聽電話,李志江本人更是在2天時間里接了上千個電話,但仍然無力阻止謠言在網絡上呈幾何式擴散。從2月17日至3月28日,黑龍江、廣西、甘肅等地多家超市下架“阿一波”產品,18家經銷商退貨,退貨金額達468萬余元。
短時間內,謠言沖擊波從消費者、超市、經銷商、加工廠一路迅速傳至養殖戶,相關產業鏈受到打擊。福建泉州南安市的紫菜養殖戶李強榮表示,近10年來紫菜價格波動不大,基本上在1萬元/噸左右,很少有滯銷,但“塑料紫菜”謠言出來后,原料收購價格從8萬元/噸降到不足5萬元/噸。“即便價格腰斬,我的合作社還有18噸紫菜沒賣出去。”李強榮說。
為維護群眾、企業的合法權益,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迅速部署福建、天津等地公安機關開展偵查工作。晉江市公安局成立專案組,分赴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廣西貴港、福建福州和廈門、山東東營、遼寧遼陽等地對涉案謠言視頻進行偵查。截至目前,福建、天津、四川、甘肅、青海等地公安機關抓獲拍攝謠言視頻實施敲詐勒索人員5名,制造“塑料紫菜”謠言人員5名,傳播謠言信息人員8名,“塑料紫菜”謠言快速散播的趨勢得到有力遏制。
食品安全網絡謠言背后真相
“塑料紫菜”謠言因何而起?記者日前在晉江市看守所采訪了制謠傳謠的犯罪嫌疑人王某祥。
起初,王某祥因在吃餛飩時認為自己吃到了“塑料做的假紫菜”,便聯系生產企業進行維權。“在溝通過程中,我起了貪念,想要賠償。”王某祥說,為了能要上高價,他指揮自己的員工拍攝“塑料紫菜”視頻并上傳到網絡,同時威脅生產企業,要是不給錢解決,他將繼續在網上大量轉發。最終,企業迫于壓力,不得已向其轉賬了5.3萬元試圖平息事端。
“紫菜本身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食品,韌性較好,但內地一些民眾并不了解紫菜與塑料在物理、化學性質上存在明顯差別。嫌疑人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來造謠,不明真相的人紛紛跟著轉發。”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原副所長吳成業說。
據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張宏業介紹,目前在網上傳播食品安全謠言的人一部分是為博取眼球、賺取熱度,置科學常識和實際情況于不顧,偷換概念、歪曲事實,也有極個別人是為謀取不法利益等目的對食品生產銷售企業、在售食品編造謠言,有意抹黑。
晉江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大隊長楊劍揚表示,一些造謠者善于使用吸引眼球的語言和圖片,滿足受眾獵奇心理。
記者調查發現,造謠者利用夸張、歪曲的加工手段,模糊事實,頻繁使用“有毒”“致癌”“致死”等刺激性語言。此類謠言因為與事實真相“魚龍混雜”,較難甄別,也不易取證,辟謠難度較大。
還有一些是舊聞翻炒,刻意抹黑。造謠者以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為背景,將過去發生的事情掐頭去尾改頭換面,改變日期或將日期模糊或刪除,誤導公眾。
有些造謠者對影視片段進行配音配文,制成戲謔嘲諷的圖片視頻,抓住年輕群體獵奇心理重的特點,形成裂變式傳播。此類謠言的危害比較隱蔽,看似無傷大雅,但在“笑點”的提煉過程中,改編事實,打趣調侃主流觀念,形成消極負面的認知慣性,后續效應很長時間都難以消除,且一旦出現類似事件,還會再次成為傳播熱點。
共同捍衛“舌尖上的安全感”
“網絡謠言制造門檻低,經微信群、朋友圈、公眾號、網上論壇、微博等轉發后,謠言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陳曉山表示,由于取證難、溯源難,偵破食品安全網絡謠言案件并非易事。
專家表示,治理食品安全網絡謠言,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良好輿論環境,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公安部網安局表示,將繼續加大對食品安全謠言的打擊整治力度。根據刑法,捏造并散布虛假食品安全謠言造成嚴重后果的,可能涉嫌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尋釁滋事罪等多種犯罪,公安機關將予以嚴厲打擊;對于制造、散布食品安全謠言,不構成犯罪的,公安機關將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依法作出治安處罰。
“相關互聯網企業要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對新出現的、翻新的謠言,要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阻斷,清理、刪除虛假不實信息。”張宏業說,廣大群眾也應注意理性、文明上網,注意辨別各類網上不實信息,自覺抵制謠言,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發現謠言及時舉報。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司長顏江瑛強調,食藥監總局將推動建立社會多元主體共治謠言的長效機制,讓政府部門、專業機構人士、相關企業、新聞媒體和公眾形成合力,“五位一體”擊碎謠言,共同織密甄別、抵制謠言的免疫網。
“信息公開是遏制謠言傳播的利器。食品藥品安全抽檢信息現已做到‘周周抽檢、周周公開’。”顏江瑛說,未來還將繼續加大此類信息公開力度,增加重點信息展示強度,強化信息查詢服務功能。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建議,針對食品安全網絡謠言的傳播特點,應要求網絡平臺對已經有切實證據證明是謠言的,進行“公益辟謠”。同時,鑒于一些老年人信息來源渠道少,不能有效識別謠言,社會還需共同努力,幫助其走出相對封閉的朋友圈,遏制謠言在老年人等特定群體內傳播。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