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3月15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15日說,極地氣候變化可能加劇了中國近年來的冬季霧霾問題。
這項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的研究顯示,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極地北冰洋海冰消融與西伯利亞降雪增加,這會影響中國冬季風的傳播路徑與強度,便于區域靜穩天氣形成,不利于空氣污染物擴散,讓中國東部平原人口與工業中心地區更易遭受嚴重空氣污染侵襲。
“中國地區的空氣污染排放在過去4年中處于下降趨勢,但冬季空氣質量并沒有明顯改善,”負責這項研究的佐治亞理工學院地球與大氣科學系教授王育航解釋說,“這一現象很大程度上與近年來北極地區秋季海冰快速減少和中高緯歐亞地區初冬降雪增加導致的氣候效應相關。上述極地氣候變化減弱了影響中國中東部地區的冷空氣強度,使空氣污染物更容易累積并形成區域性大范圍嚴重空氣污染。”
研究人員說,盡管中國治霾力度一直在加強,但冬季尤其是12月至1月間的嚴重空氣污染情況仍時常出現,發生在2013年1月的重度霧霾更是引發全球關注。由于同時期的污染排放并沒有顯著變化,他們猜測霧霾形成還有其他重要因素。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極冰、雪蓋、厄爾尼諾等主要氣候因素的影響后發現,中國地區靜穩天氣條件與北極海冰和中高緯度西伯利亞地區雪蓋的變化密切相關。其中北極海冰在2012年秋季減小到歷史性低位,而西伯利亞雪蓋面積在當年初冬達到歷史性最大。
王育航說,海冰減少與雪蓋增加使影響中國的西伯利亞高壓脊減弱,由此減小了海陸氣壓與溫度梯度,導致東亞冬季風傳播路徑向東偏移,這一變化降低了中國東部地區的地表風速并創造了區域大范圍的靜穩天氣條件。
他說,這一模擬研究結果與2012年冬季中國東部整體氣溫偏高,而位于中國以東的韓國和日本遭遇嚴寒天氣相吻合。這些區域氣溫變化清楚地表明冷空氣影響范圍發生了改變。2016年底至2017年初再次上演了類似的氣候變化。北極海冰于2016年9月再次接近歷史低點,而歐亞大陸中高緯雪蓋面積隨后增加,進而引發了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間中國東部的嚴重空氣污染情況。
不過,對于這個結論,專家們看法不一。美國得克薩斯農工大學張人一教授指出,這項研究尚不足以證明北極海冰快速融化與中國重度霧霾之間的因果關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告訴新華社記者,這篇文章從一個方面解釋了華北平原近幾十年平均風速一直在減小的原因,但產生空氣污染的內因是污染物排放,外因是氣象。長期氣象條件趨于不利將使中國需要通過更大幅度的污染物減排來實現空氣質量改善目標。
(原標題:極地氣候變化可能是中國霧霾的“幫兇”)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