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寧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家庭殷實衣食無憂,但為了排遣孤獨,找人說說話,竟每天跑到路邊去占道賣菜。
我們該如何化解“富奶奶賣菜”的尷尬,換而言之,如何讓老年人生活得更幸福?這顯然是個略顯復雜且需要綜合考量的問題,但最核心的點應該離不開兩個:生活無虞和精神愉悅。
第一個離不開制度保障。這一點江蘇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就在上個月,《江蘇省“十三五”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經省政府同意正式實施,1648萬老年人將享受到更多養老配套服務。《規劃》明確,到“十三五”末,我省要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深度融合,功能完善、服務優良、監管到位、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換句話說,1600多萬江蘇老人可實現“家門口養老”。
但更為關鍵的是精神愉悅。這一點,需要每個“家庭細胞”的努力,但現狀難盡如人意。就在今年重陽節,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57%的老年人最大的心愿是和家人一起過節,而只有27%的年輕人表示會陪伴身邊的老人過重陽節。
年輕人各有各的理由,要么工作太忙,要么應酬太多,要么距離太遠,如此種種不一而足。所以我們不難想象這樣的場景:兒女上班去了,孫兒孫女上學去了,面對空蕩蕩的家,孤獨該如何排遣?于是,我們遇到了江寧這位賣菜老奶奶,遇到了北京這位花50多萬元玩手游的老大爺。
我們當然要感謝江寧這群“有愛”的城管,但這種“拉家常”的職責顯然應該由家人來承擔。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下班回家和老人說說話,秋高氣爽的日子里陪老人散散步,逢年過節和老人聚聚餐,這才是最大的孝,也是老人最渴望的溫暖。
揚子晚報評論員 周茂川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