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專家13日通報,通過礦物巖石學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分析,我國科學家證實在我國新疆境內曾發生一場規模巨大的隕石雨,其隕落帶長達425公里,遠超此前世界公認的最大隕石雨。
目前國際隕石學會已正式批準將這場最大隕石雨命名為阿勒泰隕石雨。相關的研究成果近日在中科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辦的《科學通報》上發表。
刷新紀錄的隕落面積
一塊1898年發現的重達28噸的巨大鐵隕石、一塊2004年發現的430公斤鐵隕石、一塊2011年發現的5噸鐵隕石,這三位跨越118年的“天外來客”如何來到地球?他們之間又有何聯系?
13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的科學家宣布,這些隕石同屬于世界上最大的一場隕石雨——國際隕石學會命名為“阿勒泰隕石雨”。
較大的隕石在隕落過程中飛行,由于受到高溫、高壓氣流的沖擊,會在半空發生爆裂。如果隕石母體足夠大,爆裂開的碎塊會像雨點一樣散落到地面,這種現象稱為“隕石雨”。此前世界公認的第一大隕石雨為納米比亞的杰本(Gibeon)隕石雨,其分布范圍長達275公里。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天體化學與行星科學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徐偉彪研究隕石長達30年。據他介紹,有著“天外來客”之稱的隕石是人類研究地外行星的第一手資料。隕石研究,首要便是對隕石樣本的成分進行礦物巖石學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分析,以準確判斷出該隕石的成分構成。
通過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合作,徐偉彪領銜的項目團組證實,2011年在新疆阿勒泰小東溝地區發現的5噸重特大鐵隕石烏希里克,主要礦物是鐵紋石、鎳紋石和合紋石,副礦物有隕磷鐵鎳石、隕碳鐵和隕硫鉻鐵礦,與此前發現的新疆鐵隕石和烏拉斯臺鐵隕石相一致。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分析顯示,這三塊鐵隕石屬于成對隕石,來源于同一母體。
徐偉彪表示,常見的隕石雨分布范圍一般在幾公里到幾十公里,阿勒泰隕石雨有如此長的隕石降落距離,反映了其母體大小、進入大氣層的飛行速度和角度、一級母體在空中解體的高度都很特殊,對研究近地小行星的軌道演化和動力學問題有重要啟示意義。
[責任編輯:郭碧娟]